[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5-0082-07 将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 部分来看待,应该说是不会引起争议的。但是,现代文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它 以怎样的特质体现着文化身份和价值意义?或者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注:文化 特质,是文化组成分子中最小的单位;众多的文化特质互相配合组成文化丛,亦即功能 上相互关联的一组文化特征群。)中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发挥着怎样的文化功能?它们 在现代文学历史过程中发生过那些变化,变化的实质、结果和对后世的影响怎样?这些 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在对文学特性重新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现代 文学史上一种现象的分析,对此进行探讨。 一、文学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 文学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这一概念,是笔者受丹尼尔·贝尔对文化定 义的启示而提出的。贝尔说:“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 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注: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24页,三联书 店1989年5月版。)“文化领域是意义的领域(realm of meanings)。它通过艺术与仪式 ,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诠释世界的意义,尤其是展示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 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诸如悲剧与死亡。”(注:丹尼尔·贝尔:《资本 主义文化矛盾》31页,三联书店1989年5月版。)我将它引伸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源于这一理论与我对文学的思考的某些契合,以及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有效性和适 应性。其主要涵义是: 第一,人的生命过程,一方面与具体的社会、时代构成现实联系,另一方面与自然、 宇宙构成深邃邈远的意义关系。人作为“历史的中间物”,也作为宇宙的中间物,其个 体生命价值既可以在具体的现实社会关系中得到评价,也可以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联系中 得到确认。文学对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可以在这两种“背景”及其联系中展开,它既 解释人的生命过程中的现实具体问题,更要“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诠释世界的意义,尤其 是展示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亦即 人的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普遍命题。它比一般“生活过程”的展示更便于揭示人生的本元 和深层状态,也最容易具体的切近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的深刻关联点,因而也更容易蕴 涵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通过人的生命过程来表现现实生活“深度”和 历史“细节”,是文学作为特殊解释系统不脱离现实历史又不把个人作为“工具”的极 佳的视角。文学通过生命过程的解释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这种“帮助”的途径、功 能和价值意义是多维的,它可以为人“指路”,也可以帮人“解脱”,可以陶冶情操, 也可以消遣娱乐,可以激发情感,也可以使人沉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特性和艺术感 染力使那些“不可理喻性问题”变得可以“理喻”,将人们从生命过程中的那些深层困 境里拯救出来。从这个角度说,人文精神和现实情怀,是文学在对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 中所体现的主要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 第二,文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是以艺术的特殊方式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的 解释系统。不同于哲学、宗教、生物等对生命过程的“解释”,文学以其具体性、情感 性、审美性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它的解释包含关于人的生命 过程及其意义的哲理思考,但不同于哲学的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它更重视人的生命过 程的感悟和体验;它关怀人的生命过程的终极问题,诸如生死、悲剧、命运等,有宗教 般的情感特征和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它表现现实情怀和人间情景,不引人脱离现实而启 示人如何面对现实;它对人的生命过程的展示是具体细腻的,有“纵切面”和“横剖面 ”的“诊断”“解剖”,但它着重关注的不是人的生理肌体的生老病死,而是作为社会 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命过程。另外,这一概念中“过程”的意识与文学特质中的“时间性 ”有必然的契合。“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展示和解释过程,也是最能发挥文学形象化 和具体性的优长和特性的过程。文学对人的生命“过程”的展示和表现不可能是“全部 ”的,但却是形象的、典型的和具体的,因而是“完整”的。 第三,人的生命过程作为文学的表现领域和文学家的重要视点,具有极大的创作空间 和拓展余地,有价值预设的多种可能。人的生命过程本身既包涵作为社会人的精神生活 过程,也包涵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物质肉体的生存过程;既包涵人的社会属性,也包涵 人的自然属性;既包涵人的理性,又包涵人的非理性——本能、欲望、冲动、直觉、无 意识等“过程”内容。这可以借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我们的生命是无止境的,正 如我们的视野是没有界限的一样。”(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人的末日 》5页,[美]恩莱特著,华进等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10月版。)文学表现人的生命 过程的视野也是没有界限的。即使人的自然性和非理性的表现,在文学领域里,因为牵 涉到诸如灵与肉、情与理等关系,同样能获得社会意义。文学对伤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具 有“个别”与“全面”、“特殊”与“整体”相统一之特点,这是由文学的艺术概括性 和典型化等特点所决定的,是其他任何领域所无法比拟的。 第四,“个体”涵义。人的生命过程总是具体的、感性的、个体的“生命过程”。文 学的特性决定了它如果真正地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命过程,必然从个体出发解释人生。它 从个体入手,却在“人类”的层面展开“生命”过程的描述。它包涵阶级性、社会性但 又超越了阶级性、社会性,而具有更大的涵盖性和包容性。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 (鲁迅译)中说过:“生命者,是遍在于宇宙人生的大生命。因为这是经由个人,成为艺 术的个性而被表现的,所以那个性的别半面,也总有很大的普遍性。……在那样的生命 的内容之中,既有人的普遍性共通性在。换句话说,就是人和人之间,是具有足以唤起 生命的共感的共通内容存在的。”“将生命的内容用别的话来说,就是体验的世界。” 这就是说,艺术领域的“生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这种普遍意义的获得正在于艺 术的特性是通过个性表现普遍性、共通性,通过作家的个体体验表现人类性。正是在表 现人的生命过程这一层面上,文学才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具有人类性,文学家才在整体 上体现出冲突中的统一,也在相似中表现出区别。所以,文学作为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 系统的概念,有助于对文学与人的关系的调整,也打开了文学理论更大的思维空间,同 时也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