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3)05-0005-09 很久没有听报告了。近日偶听一学校领导作社科科研项目申报动员报告,问在座的教授们:“现在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央一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要问一问自己,研究的东西究竟对国家、对我们的城市在决策上有没有影响?在政策上有没有帮助?当然,繁荣文化也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总不能老是搞繁荣文化这一路吧?” 领导对于加快社科发展的用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他将“发展社科”与“繁荣文化”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有用的,而后者却是不急之务,只是一种点缀升平活跃大众的文化生活式的花花絮絮,这就不对了。遗憾的是,有这种误解的,并不只是个别的领导,而已成为普遍的一种社会成见。这篇文章,我首先简略梳理所谓“大学文化”的含义,然后,不仅从大学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及古典文学的基本内涵,而且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一般被视为“唐诗宋词、花花草草”的古典文学。在今天的现代化情境下,究竟古典文学与大学文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一、什么是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就是指现代大学里所创造、传承的所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的总称,是在大学的保护下进行的“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总和(纽曼)。学术自由,探索真理,引导社会,是大学文化的基本理念。古典文学无疑是大学文化中的一种元素。 从基本理念产生伊始,大学文化往往就是相对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而言,有着自己的精神、身体以及自身发展规律和特殊活力的一种“财富”积蓄活动和文化生产机制。从大学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西方近现代史上的社会“思想库”,或科技“孵化器”,以及进步“加速器”,还是中国近代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都是在取得相对独立自由发展的同时,又对于各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引导作用。仅仅从20世纪看,众所周知,大学文化不仅产生过改变历史、重塑社会的一流思想家,而且产生过主导时代思想、引领知识大众的各种技术进步与文化思潮,由教堂、庙堂而学堂,遂成为由传统社会而现代社会的一幅权力转移的缩影。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情境下,大学文化除了科技的力量之外,其他力量显得活力不够,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势头似乎正在发生一种逆转,好像是大学文化反而正在俯首听命于社会政治组织、各种意识形态以及市场经济杠杆而风光不再。尽管如此,大学文化的基本理念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有自我正当化的潜力,仍然在不断振作精神,聚集力量,启动新机,开掘资源,正在重新收复在意识形态及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下丧失的地盘。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以探索真理和引导社会为基本宗旨的大学文化,从来都不与自身的哲学社会科学相对立,换言之,即从来不将“有用”“无用”相对立。不仅如此,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关怀,更是大学文化的灵魂。西方的且不说,譬如中国宋代太学生的“清议”:太学生们在学校里臧否人物,辨别是非,抨击豪强,干预政府的用人政策。这里的人文关怀如何而来?既与宋代哲学所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相一致,又与历代史官贤人的传统(即清议的历史学)和历代英杰志士诗文的熏陶(即养气的文学)相承接。显而易见,这里并没有“文化”就是退守书斋,“社科”就是参与社会的分别。只有破了这个分别相,我们才能看出大学文化的核心品质,谈到它的真实价值。 然而大学理念的其中要义之一即学术独立自由,使得大学文化具有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的重要品质。换言之,大学文化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社会文化不一定有直接用处的,它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常常看见一种所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将一些人文科学方面不具有应用性的题目,视作“基础研究”。实际上,这一概念即是将“有用”孤立绝对化的产物,因为它已经首先预设了作为某种用途的“基础”理论。而学术独立的要义是学术以自身为目的。 那么,学术独立与大学文化引导社会文化的功能是不是有矛盾呢?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正是大学文化的生命所在。从知识创造而言,正是因为有学术独立,才会不被社会文化牵着鼻子走,得大自在身,因而具有引导社会的真正力量(不然,所谓引导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实际不过是社会的一种力量引导另一种力量而已)。从人才培养而言,也正是因为不是太照顾于社会实用,因而有了更大的创意空间,孔子说:“君子不器。”朱子注:“器者,各适其用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不成为一才一艺的学问,反而可能对社会有“体无不具,用无不周”的贡献。正是表明了无用的“成德”与有用的“引导”“服务”社会,恰有着相互依存之意。况且,说到底,“成德”本身也是一种经世的目的,在社会进步的项目中,还有什么比人人成德的社会更重要的呢? 无疑,古典文学属于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担负着探索原理、知识实验和人文思索的重要任务。它有“经世”之学的内容,也有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后者称为“积累提高型”,将前者称为“传播普及型”。大学文化实在是由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