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珍在《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发表《〈左传〉中的楚人引〈诗〉》一文称,《楚庄王讲述《大武》乐章时所云“卒章”,当指诗的最后一章。王国维认为据楚庄王之言,《武》乐当有七章,与《乐记》记载不符,并将这种不同归结为“毛诗与楚乐歌不同”。但《毛诗》能否作为《武》乐篇章的次序之依据,尚待商榷,因而也不能作为“楚乐歌”不同的根据。从《左传》楚人引《诗》的情况,也找不出楚乐歌与《毛诗》不同的明显证据。再看楚右尹子革所引的《祈招》,不见于其他典籍。子革所以能引《祈招》这首“逸诗”,或许与他郑公子的背景有关。如果说楚人之“诗”不同,楚本国人引诗中无逸诗,可算一个方面。《武》乐的乐章构成,张西堂先生认为还应当包括庄王所引的《时迈》之诗。这是非常错误的。 罗宁在《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1期上撰文《论〈殷芸小说〉及其反映的六朝小说观念》指出,《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它与《隋书·经籍志》一样以琐言和逸事作为小说的代表类型。在六朝至唐初人看来,琐言、逸事才是文类的小说,志怪作为文类小说的地位到宋代才被确立。 《学术界》2003年第3期载曹萌《论明代中期色情小说的流水式结构模式》,作者认为,明代中期色情小说流水式结构模式的出现,其原因有诸多方面。从结构艺术承传关系看,它是对明代前期婚恋小说阻滞式结构模式的扬弃;从社会生活方面看,它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以及由此而萌生的反传统、尚人欲、重个性的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士人生活风貌和人格理想有着密切关系。 汪春泓在《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发表于《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中谈到,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有“江山之助”云云,引发后人对于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作者认为刘勰运用典故十分尊重其初始本意,甚至十分尊重典故的初始语境,从这种审慎的写作风格出发,再来理解“江山之助”,就会发现后人存在着误读。《庄子·山木》篇可能是刘勰“江山”一词的出处隐含“道远而险”的意思。而综观齐梁时期提到“江山”大都有遥远和阻隔之意,就屈原而言,“江山”即被放逐之意,“江山之助”显然就有抗争不幸命运以强烈抒情的意味了。后世文论家大多将“江山之助”理解为自然景物的启迪,虽不免郢书燕说,却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风貌成因的研究。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刊登王立群文章《〈文选〉成书考辨》指出,《文选》并非先纂长编再行选编的两阶段成书的总集,实为据前贤总集进行再选编而成的再选本,梁代总集的大量涌现为萧统选辑《文选》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尚有四点内证可以作为《文选》系前贤总集再选编之重要依据:一,《文选》中不少作品据其注文可知已为晋人挚虞《流别集》等所选;二,《文选》中尚有部分作品的篇题与其别集之篇名有别:三,《文选》中某些作品在原作家别集中本有序文,但《文选》收录此类作品时反未收原序;四,今本《文选》编次中尚有少数作品顺序误倒。《文选》所选多为历代公认的名作,故昭明以一人之力,再辅之若干助手,即可迅速纂成此书。 张安祖、杜萌若《〈河岳英灵集叙〉“神来、气来、情来”说考论》一文(原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通过对《河岳英灵集》中具体的作家评论以及《河岳英灵集叙》“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等关键词句的考察,揭示出了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说的本来含义及其诗学理论在初盛唐诗学史中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