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89(2003)01-0053-04 对于《史记·屈原列传》,有人认为渗入了刘安《离骚传》的内容,有人认为段落排列有错。我们认为,只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一段(273字)排错位置。为了辨析方便,现将《屈原列传》改正排列,节录如下: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此处原有“屈原疾王听之不聪”计273字,移至第8段。]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原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纳。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以下“屈原疾王听之不聪”计273字,由第3段移来]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以上移动的273字至此完毕]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其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一段(273字),由原排第三段移至原排第八段“长子顷襄王立……岂足福哉”之后,成为改排后的第八段。 改排后,第一段写屈原任怀王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第二段写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谗害屈原,“王怒而疏屈平”。紧接着第三段写“屈平既绌”,怀王被张仪欺骗,与秦国交战又失败、大困。这样改排之后,连接得非常自然、非常合理。 改排后第四段写怀王听信郑袖之言,释放了被逮住的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从齐国返回时说:“何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但已追不到张仪。第五段写诸侯各国大败秦国。第六段写怀王30年,秦昭王设计将怀王骗至武关拘囚,屈原反对去,子兰劝行。怀王入武关即被囚。 第七段写“长子顷襄王立”。楚国人都将怀王被囚归罪于子兰,屈原也痛恨子兰。回叙(指怀王中后期)屈原被放流汉北,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返)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放流汉北的屈原系心怀王,希望怀王能觉悟,自己能返复用。“一篇之中三致志”的“一篇”指放流汉北写的《抽思》,其中有“少歌”(包括正歌)、“倡曰”、“乱曰”,所谓“三致志”,表达了希望怀王觉悟,自己能返回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