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3)01-0153-03 关于英语学习的问题,我国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学生,甚至已经从高等院校中毕业的学生,总体上来说英语基础知识相当牢固,英语单词量也相当大,但却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听力。我在课堂上做过一次试验,即把一句写出来极简单的英语反复播放3遍,让同学们说出是什么意思,结果在座的近50个同学中没有一个完全说正确,只有少数沾点边儿,大部分同学直摇头。那句话就是Dad won't let her。当我把那句话肢解开,一个一个单词分别读出来时,班里一片哗然,而这句话仅仅是一段日常会话中的一句。这一句如果写出来连小学生初学英语者都理解的话,为什么在高学历的学生中却成了问题了呢?因为磁带里没有说:
。大部分同学习惯于前一种说法,而不习惯于后一种说法,但后一种说法才是正常的语流中的英语。两种说法相比,后一种说法中有一些音听起来没有发出来而且还有一个清辅音被浊化了,因而造成了学生理解的问题。一些音的不发音现象在英语语流中随处可见,所以要提高英语听力乃至整个口头交流能力,就必须弄清这一问题并在语言实践中养成习惯。英语语流中的不发音现象主要有4种:不完全爆破所引起的音的消失、缩写所引起的音的消失、弱读所引起的音的消失、发音相近的音相遇所引起的音的消失。不要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的发音的变化,仅仅这4种不发音现象就大量存在于大多数的口头英语中,当然也足以给不习惯这一现象的听众的理解造成足够大的麻烦。 一、不完全爆破所引起的音的消失 英语中不完全爆破现象是音的同化现象之一,是指英语中的三对爆破音/p/、/b/、/t/、/d/、/k/、/g/受后面某些音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逆同化。对于这一现象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英语国家中一些学者的解释,如彼德·罗奇(Peter Roach)在其《英语语言学与音系学实用教程》中写道:“在that的末尾/t/是一个齿龈音,在快速自然的话语中,如果/t/出现在双唇辅音前,/t/就会变成双唇辅音……如果/t/出现在舌齿辅音前,/t/就会变成舌齿辅音……如果/t/出现在软腭辅音前,/t/就会变成软腭辅音。”[1]这种解释在理论上是合理的,而且它主要是从发音的角度来解释的,是对说话者的发音方法、发音过程的客观描述。另一种解释是在中国被普遍接受的解释,它把发生在爆破音身上的同化现象称为不完全爆破,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爆破音受后面音的影响失去爆破或者即使有爆破也是非常轻微的爆破。这种理论认为:第一,当一个爆破音紧接着又是一个爆破音时,第一个爆破音失去爆破,即只有发这个音的时间而不发这个音然后随即发后一个爆破音;第二,一个爆破音后面紧跟着一个摩擦音、破擦音、鼻音、舌边音时,前面的爆破音有轻微的爆破,但十分轻微。[2],[3]这种解释主要是从听者所听到的结果的角度来解释的,是对听者所听到的语音现象的客观描述。实际上,这两种解释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对于不以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者来说,理解第一种理论、掌握第二种理论并把第二种理论付诸实践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必要过程。 按照上述理论,仔细审核在我国广泛采用的英语听力教材的配套录音和10个小时的BBC新闻节目的录音,发现结果如下: 1.不完全爆破现象几乎随处可见。按照“标准发音系统”(RP发音系统),英语中共有48个音(素),其中爆破音六个:
以外,6个爆破音中的任何一个出现在上述任何一个音的前面时,都存在不完全爆破的现象,也就是说在48个音(素)中就有25个音(素)会被卷入不完全爆破现象中,或者说会有114种组合的不完全爆破情况,可见这种现象之普遍。例如:But not every week被说成
。 2.除了上述情况即爆破音遇见爆破音、破擦音、鼻辅音、边辅音时会发生不完全爆破以外,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不完全爆破情况,就是任何一个爆破音在遇见半元音/w/时也发生不完全爆破,如:But what do you want to see me about被说成
。 3.鼻辅音
总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因而没有使爆破音发生不完全爆破的情况。 4.爆破音在遇见摩擦音、破擦音、鼻辅音、边辅音以及半元音/w/时所发生的轻微爆破通常轻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即同样可以处理成失去爆破,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同样存在着和失去爆破时一样的爆破音的不发音现象。 二、缩写所引起的音的消失 缩写所引起的音的消失是指由于在书写中通常把某些词中的一些字母省略不写从而使那些被省略掉的字母所代表的音在语流中不发出来的现象。这种由于缩写所引起的音的消失一般发生在情态动词、助动词、动词be、动词have和副词not身上。细分起来有以下5种情况: 1.副词not中经常省略字母"o",所以在语流中自然也就没有了字母"o"所代表的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