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3)05-0018-0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如何更好地面向市场,政府如何干预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我们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思路和视角可以有很多,规制经济学作为近三十年来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定性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视角。 一、经济规制的缘起——市场失效及其表现 在市场机制正常运作条件下所出现的资源配置失效或其他不良后果不能通过市场体系本身来加以矫正的状况,即称为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体系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一般而言,国防设施、公共设施、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物品,是由集体共同享用的,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或者必须对其进行干预。如,教育产业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根本目标的,虽然在其经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盈余(即赢利),但其平均利润率是低于其他工业企业的。因此,在市场机制正常运作条件下,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则理性的投资者就会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其他利润率高的领域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样势必会造成教育产品供给的短缺、不足。退一步讲,即使是投资者愿意投资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出于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的目的,就会结合其投入成本和预期的利润率来对具有教育需求的人收取一定规模的费用。然而,由于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成分的产业,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公益性势必逐步加强,这就决定了对教育的收费应是有限的和低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的话,对教育的收费就会阻碍一部分人接受教育,使教育资源闲置,从而造成效率损失。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市场失效”。 2.市场体系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所谓外部效应(Externality),是指这些物品的生产会给其他社会经济主体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后果。由于外部效应是外在于产品价格的,它并不包括在提供产生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部门的利润和成本之中。因此,这些部门就不会因其外部经济而得到相应补偿,也不会因其外部不经济而给出相应赔偿。也就是说,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即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也不会自动导致这些部门资源的有效率配置,这也是一种“市场失效”现象。 3.市场体系不能有效地解决自然垄断问题 由于资源稀缺和存在着规模经济,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在特定的区域内,对于某些产品的提供(特别是公共物品),由一家大企业生产比由几家小企业分散经营更有效率,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将其他企业排挤出去,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但是,当一个企业达到其垄断目的时,往往就会限制生产,抬高价格,使产品价格高于私人边际成本,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为经济规制提供了依据。规制(regulation)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律、制度、道德准则来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人或经济活动实体的行为进行某种制约。经济规制是指对特定行业的管制,主要是指对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部门的管制。从广义上说,经济规制实际上就是研究国家如何干预以弥补市场的缺陷、矫正市场机制作用的消极后果,进而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并确保利用者能够公平利用。其表现形式是,政府机关运用法律、法规,通过批准、认可、许可等手段,对经济活动中的实体的进入、退出、价格、质量、数量、融资、财务会计等行为加以规制。 二、市场提供高教产品的障碍 1.障碍一——效率损失 市场在高教产品的配置上会产生低效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高教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部分是准公共物品,首先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每增加一个人消费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就不应该对这一高教产品的消费收费。但是,新增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不等于说提供这一高教产品本身不需要花费成本。如果由市场来提供该高教产品,那么其提供者必然会通过收费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成本(而且还要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是,另一方面,对该高教产品的收费又会妨碍对这一产品的充分利用。因此,如果由市场来提供该高教产品,则往往导致高教产品的闲置,从宏观上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效率损失。以免费时的高等教育为例,在高等教育尚没有普及的情况下,任何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会妨碍他人的享用,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如果对接受高等教育者收取学费,就会降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减少上学人数,引起效率上的损失。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