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3)04-0001-04 一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是该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反映,对该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而教育则为其他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切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要创新,就要有追求创意的强烈意识、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对新事物价值的准确认识、对新知执著的探究兴趣、追求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激情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意志,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严谨学风。“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2]创新能力是在进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人自身的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据对清华大学两院院士的调查,认知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品质、研究动机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据有关调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2.敏锐的思维能力;3.全面的智力发展;4.良好的人格品质;5.强烈的研究动机。此外,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影响创造力的获得与发展[3]。创新能力表现的过程是思维过程、实践过程、探索过程的优化组合。是人类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在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积极发现并探求新问题,并能运用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新成果。 创造力并非少数人所特有,“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而“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4]。作为“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5],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加工,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乃是大学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大学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但是,“当我们考虑到学生未来所要起的公民作用时,广博的见解也是为普通教育所必需的”,高等教育“必须再次转向整个人的教育、全面的个人的教育”[6]。因此,在大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中,应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和谐统一起来。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等。高等学校要克服那种认为无需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单纯技术倾向,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教育。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往往作用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工作中,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文”“道”之争是教育史上的老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高校要重视教学的教育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风、坚强的意志等)协调发展,“把教学论从以认识论为指导推向价值论,使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7] 在全面素质培养中,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品质。思维的独创性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很强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这都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聚合性思维,因为,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模式[8]。 第二,处理好教学中“学习”和“发现”的关系 对于以学习前人知识为主的大学生来说,经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走着一条快速地掌握知识的捷径。正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二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9]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问题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即只注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此,有必要加以分析。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教学中“学习”和“发现”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学好知识和形成技能的条件。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基本目标,教学目标决定了高校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探索性。那么,大学生的学习同科学家的研究,在认识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上,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这就要求大学的教学,要有科于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使教学过程既区别于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又在某些方面相似于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大学中的探究“确定了强有力地表现联结体的主要条件,充分地使高级的教学和学习与科研的观点和方法整合起来,并和限制在大学学科在实用的知识以内的学习整合起来。”[10]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可以把科学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的独创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适当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性,使教学体现出研究活动的成分,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