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3)03-0026-06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讨论这几年在国内非常多。相比而言,在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不多。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时候,经常去伯克利、哈佛、MIT、哥伦比亚等著名大学,有机会与他们的校领导及老师们接触,很少听到他们提到这个话题。在国际组织工作期间,我也很少听到有人谈论这个话题。我想,可能是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超过了这个发展阶段。 对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谈四点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等。在这一竞争中,影响到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大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要素,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等都在跨国界地组织着,都在跨国界地流动着。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非常深远。 可以说,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是以它在学术上的优势为基础的。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并不在于造了多少汽车、多少飞机、多少超级电脑,而在于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具有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和上百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注:转引自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主席Allan E.Goodman2002年11月18日给作者的信。)前不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一次谈话中,也强调了美国大学在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美国大学在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领导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优秀人才。资料统计显示,1972年美国工程技术领域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授只有10%是外国人,而到1985年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55%。这是美国工程科学院给美国政府的报告。(注:参见1986年美国Academy of Engineering给政府提交的一份报告。)在这些来自国外的工程技术专家中,有75%的年轻教授都在申请美国的公民权。该报告指出,这对于美国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在制定移民法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美国用其一流大学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国际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例如科学、技术、知识、人才等都是跨国界流动的,倾向于流动到最有利于发挥他们效用的地方。一流大学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学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一流大学的认识。 创建一流大学应该是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国家行为,必须由国家重点支持。德国前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很明白这个道理。他说,当德国的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的时候,德国的国势也是世界上最强的。[1]同样,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国家行为的特征。冷战时期,美国通过的最有深远影响的法案之一是1958年《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美国是第一个把国家安全同大学建设联系起来的国家。《国防教育法》的背景是在冷战时期。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震动,它做出的反应之一就是把国家安全与加强高等教育联系起来。《国防教育法》中有这样的话:“国会在这里宣告,国家安全要求充分发展全国青年男女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目前的紧急状况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美国国防取决于掌握由复杂科学原理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也取决于发展新原理、新技术和新知识。”[2]这一段话,体现了他们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所以,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一定要建设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发展特色和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应该成为国家战略。世界历史上,无论是美国、德国或者其他国家,大学的发展都是与一定的国家政策取向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大学真正在总体上成为世界一流还是在二战以后。1900~1930年间,世界上92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美国只有3个。1941年12月,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时候,1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只有10%左右在美国。美国真正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领导地位还是在二战以后,这与美国的国家政策相关,把一流大学的建设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以其学术优势和科技优势为基础的。它囊括了世界上大量的优秀人才,2001年在北京大学召开中英大学联席会议,就连英国的大学校长也抱怨人才外流(brain drain),流到了美国,他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因此,我想强调,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具体哪个大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把这个问题提到更高的高度来认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关于一流大学的标准 一流大学,当然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大的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当然,一流大学还应该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对于这些指标,应该不存在大的认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