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3)02-0035-10 一、引言 大学生的价格反应行为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界广泛讨论的一个课题。然而,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还是在发在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研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却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它们主要表现为“纯价格”假设与另类假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进行的有关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反应行为研究中,一般假设学生对单一的纯价格作出反应(“纯价格”通常指学费减去学生获得的助学金(注:Leslie,L.and Brinkman,P.(1988).The Economic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纯价格假设认为:第一,在考虑学生对价格的反应时,学生是对单一的纯价格作出反应;第二,大学生入学与保持行为的价格反应是一样的;第三,学生的价格反应系数是不变的;第四,低收入水平家庭学生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比中高收入水平家庭学生更为敏感。这一假设现在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学生对价格及不同类型学生资助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学生第一次的入学行为与随后的保持行为对价格及学生资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价格反应系数会随着学生财政政策、劳动力市场或学生选择的变化而变化;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对价格的反应并不一定比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高,这种情况出现与否,取决于学生所实际面对的价格及学生资助状况(注:Dresch,S.P.(1975).A Critique of Planning Model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Current Feasibility,Potential Relevance,and a Prospectu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46(3),246-86;St.John,E.P.and Starkey,J.B.(1995).An Alternative to Net Price: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Prices and Subsidies on Within-Year Persistence[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66(2),156-86.)。这即是正在兴起的解释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之价格反应的另类假设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应用对中国13511名大学生的调查资料,实证地探讨学费及学生资助的变化对大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并进而对纯价格假设和另类假设进行检验。 二、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价格的变化是否具有灵敏的反应? 2.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是对单一的纯价格进行反应,还是对学费及不同类型学生资助有不同反应?某一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学生资助情景时,其高等教育需求的学费弹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否存在差别? 4.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反应随着收费及资助政策等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对已往有关学生价格反应行为研究的考察,我们发现,虽然许多研究对上述四个问题中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已有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也极少有研究对“纯价格”假设与另类假设进行系统的比较与检验。在中国大陆,则还很少见到有关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之价格弹性方面研究,因此几乎没有对前述四个问题进行过任何实证的检验,更不用说对解释个体高等教育需求与价格关系的“纯价格”假设与另类假设进行检验了。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看,还是从政策制订者和高校管理者实践需要的角度来看,这种状况都是很成问题的。从理论的角度看,如果“纯价格”假设成立的话,由于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只对单一的“纯价格”作出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又不随着收费与学生资助政策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关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反应的研究只需偶尔进行就可以了,由此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价格反应系数可以普遍地应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高等教育需求规划将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只需要根据学费或学生资助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即可。然而,如果“纯价格”假设不成立,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不仅对学费进行反应,而且对一系列学生资助可能进行程度不同的反应,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和学生资助的反应会随着收费和学生资助政策、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则有关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之价格弹性的分析立即就会变得复杂而有趣起来。此时,将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及学生资助的反应是否随着学费及学生资助政策、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在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及学生资助的反应随着收费和学生资助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条件下,对学生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的研究以及对收费与学生资助政策之影响的分析,需要配合特定的情景进行。从实践的角度看,如果政策制订者或高校管理者缺乏这方面的信息,他们将难以科学地进行高等教育需求的规划工作。也因为他们不了解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学费和学生资助的反应存在怎样的差异,因而难以制订适宜的收费与学生资助政策,以便把成本回收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在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实行收费的条件下,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高等教育的规划,就必须对学生的价格反应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回答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高等教育学费及不同类型学生资助的变化是如何反应的,从而使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更好地利用学费、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勤工俭学等价格及价格资助等政策工具来调控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因此,探讨前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用中国的数据对“纯价格”假设与另类假设进行检验,从而对学生价格反应行为的理论讨论有所贡献;而且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划与财政政策的制订提供一些重要的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