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知识的专业化演进逻辑逐渐瓦解了大学教育整体性的理念。大学中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两种不同规范和风格的话语体系初步形成,它也标志着一个大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间的分野、冲突和对峙的时代正在拉开帷幕。可以说,整个20世纪所有关于大学教育中的重大变革主题,不无与这一特定的背景存在紧密的关联。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对科学主义主导的主流文化进行反思。这种对传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怀疑和批评,在大学中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引发了社会科学系统内部的自我反省,社会科学逐步成为一个包容面极其宽泛、兼具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复杂领域;二是自然科学的价值中立、技术科学的实用和效率也因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受到质疑。这种关于科学的批判和反思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大学内部的普通教育或者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潮流;三是传统大学内部壁垒森严的学科建制和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受到强烈冲击,各种边缘、交叉、横向和综合学科纷纷涌现,大学内部严格按学科、专业划地为界的传统专业化分布格局渐渐松动。在新的知识格局调整中,大学应该如何改革或者超越现有的专业化学科规范制度?笔者认为回归整体性无疑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不刻意追求知识的整体性和不同学科知识间的高度整合性,而是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人爱好、情趣为旨归的普通教育设计思路正体现了当代知识的生态系统特征,也更具有人性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