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的院校要及时完成组织文化的转型,建立与新的组织整体结构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保护带,才能使合并达到实质性融合的目的。本文拟就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院校重组中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 (一)校区文化的转型 校区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代表学校特色的一种组织文化。但是,校区文化不是组织目标,而是形成组织目标的信仰、价值观、理念和宗旨;不是院校的管理结构和体系,而是造成这种结构和体系的观念;不是规章制度本身,而是支配规章制度的学校的使命和宗旨。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集体无意识具有永恒的、稳定不变的特征。”(注:刘进田著.文化哲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9.1.)心理文化结构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情感,在文化转型中,情感是文化链条中的基本环节。有人形容说:“母校情结是离校而去的学子们与大学间割舍不下的情感纽带,那么,对于那些生活于斯、工作于斯、成长与斯的人而言,他们所共同依附的大学就是一座寄托自己精神、感情的岛屿,展现自己智慧人生的舞台。”(注:阎光才.大学组织整合的文化视角扫描.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史上,对原校区表现出深深的情感依恋与文化归属感,也是情感这种深层文化心理特征的体现。最能代表情感与文化关系的案例就是达特茅斯案了。达特茅斯案是一个想借学院权利更改的时机将私立学校变成州立大学的案子,这是1818年的著名案例,当时丹尼尔·韦布斯特(Daniel Wdbster)代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在联邦最高法院上诉时动情地说:“先生们,如我所说,这是一所小学院,但这些人热爱它。”这是上诉时的结束语,它包含的感情是如此强烈,据说使首席法官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不禁泪下。(注:[美]约翰·纽斯特罗姆.)校区文化中深层次情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现在我们通常所称作的“校园情结”,就是这种情感文化的力量。 校区文化涉及到学校的个性和独特性问题。在合并院校内部,不同的校区,由于原来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的差异及办学特色的不同都会产生独特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组织个性”,这些使学校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正如有人所说:它“就像指纹和雪花一样,每一个组织都是独特的,组织拥有自己的历史、沟通模式、制度和运作程序,使命与前景,一系列故事与神话,这一切统合起来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注:[美]约翰·纽斯特罗姆.)因此,在合并院校组织文化的融合中,需考虑是否要保留原各个校区的个性特征问题。 此外,校名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校名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特色的标志,校名对于原校区的人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作为凝结人们精神的校名文化,其重要性也不可等闲视之。 (二)学科文化转型 学科文化是在学科发展中形成的体现学科特点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合并院校真正的融合是学科整合与学科文化的融合,“合”的过程中学科文化转型是必由之路。转型的方式是涵化(Acculturation)。涵化又译作文化转移,在英国被称之为“文化接触”。“涵化”一词,最先由美国民族学家包威尔(T.W.Powell,1834-1902)所创造,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异的文化群体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接触后,导致一方或双方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结果是一种文化接受其他文化要素及对另一种文化的适应,从而不同的文化的相同性日益增强。(注:钱平凡.组织转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根据对“涵化”的理解,笔者认为,不同院校文化转型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吸附式转型。一个团体以政治和权力控制等手段,强迫另一个团体改变其文化。它的特点为对弱势一方来说是接触、适应和冲突,对强势一方来说是传播、改造与压制。采取强势文化为主的转型的往往是由于不同校区同类学科在发展水平上、层次上的不平衡,因而彼此差距过大而形成的学科文化差异。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在学科拉齐的过程中,以原来的强学科形成的强文化为主,弱势学科吸附强势学科的学科文化,把自己融入到强势学科文化中去,完成学科文化转型。强势文化是完成学校战略目标所必需的,能引导学科间目标的协调,吸附强势文化会引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动机,使学科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二,附加式转型。新的文化特质无法取代旧有的文化特质,只有依附于原有的文化特质。这种转型主要是文化要素的自由“借取”和“改变”,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交流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正如黎拂士曾经指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之文化,在其历史之接触上,必有新特质发现,为任何原有文化中所不具备者。”(注:吴泽霖编.人类学辞典.)在合并院校,这种转型现象多发生在共处于同一学科,但是学科方向却不同的情况下。 第三,代换式转型。新的文化特质取代了原有的文化特质,并发挥相同的功效,产生了最小的结构改变。两个相近的学科文化的融合,在某些方面会有相同的价值观,两者之间在不同的方面都有重叠的领域,合并之后,两种文化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它取代了原来的学科文化,并发挥了相同的功效,如生物学的某些部分与物理学的某些部分相重叠,于是产生了生物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