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等教育筹资的现状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开始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各渠道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新局面。1995年全国人大第八届三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从法律地位上确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进一步保证了国办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筹资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近年来教育经费筹措的格局 20世纪末,中国教育经费不但数量在增长,而且教育经费总收入的结构也有变化。从绝对数量来看,全国教育经费的总收入,2000年是1990年的5.74倍,是1995年的2.01倍。其中政府的教育投入也是成倍地增长,财政性投入2000年是1990年的4.50倍,是1995年的1.80倍。如果从教育经费内部的比较结构数量来看,教育经费的总收入中,非财政性的收入在总经费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杂费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相应递增。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逐步注重构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二)预计经费需求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有经费的支撑。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据估计,2005年后要达到1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果按照每增加100万大学在校生、生均4万元基础设施投入要求计算,仅因规模增长所需的高等教育建设性投入5年累计就要2000亿元,完全靠政府提供显然是不可能的。政府给普通高校的投资很多只能是补偿的、提高性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真正能用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基础性投入每年只有150亿元左右(2000年政府为高等院校所提供的基建拨款为70余亿元)。因此,“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性投入的经费缺口至少在1200亿元以上。(数据出自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和教育经费统计) 二、提高我国高校筹资能力的举措 从目前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来看,学费占经常性经费的比例快速提高,但依靠学费而扩大高等教育筹资能力的潜力有限。要解决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经费制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改革举措。 (一)继续推行教育国债 1.利用国债资金帮助高校扩招。1999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14.7亿元,为承担扩招任务的普通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01年,中央共安排高校扩招国债资金52.9亿元,支持高等学校新建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共计835项,建筑面积达到1228万平方米,批准项目总投资203亿元。据国家计委提供的资料,在国债资金三年的连续支持下,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60万人,在校生从341万人增加到700万人,高校培养能力翻了一番,为300多万高中毕业生创造了升学机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1990年只有3.4%,1995年为7.2%,到2001年已达到了12%。高校扩招国债项目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办学条件的紧张局面,推进了学生公寓社会化进程,为扩大招生创造了条件。 2.“突出重点、适当兼顾”,这是教育国债资金安排的总原则。1999年教育国债重点保障了扩招数量大、办学条件矛盾突出的高校,短时间内为这些高校新建了一批学校急需、耗资巨大的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实验条件滞后。为了提高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等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从2000年起,国家开始用国债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项目覆盖了西部12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湘西、恩施、延边三州的25所地方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重点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项目57项,建设总规模达10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其中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3.66亿元(含高校扩招国债资金6600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按计划抓紧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建成。 (二)成立教育发展银行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的支持,创办教育银行对教育投资和教育融资相当有利。国家已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完成组建,教育发展基金也可以借鉴类似的经验,借助政策优势,建立教育专业金融机构。建立教育银行,在协调教育投资方面,可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可以大量吸收教育投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把社会各方面投资于教育的钱汇集拢来,聚沙成塔。除国家、政府的拨款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及个人对教育的投资也越来越多,需要有新的专门机构来管理这笔钱。教育银行亦可以吸收集体和个人存款、储蓄,发行教育债券,沟通各方面的教育投资渠道。 2.管理教育资金。教育银行可以对教育经费的投资方向、用途进行监督、管理、引导。可以检查国家、地方政府教育投资到位情况,必要时,可按规定比例直接拨款到教育银行。也可以检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有效地防止、杜绝挪用、挤占、滥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引导教育经费的正确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3.将暂时不用的教育经费进行投资,取得比银行利率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把由此产生的收益再投资于教育。也可将教育银行筹集的资金用于扶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产业活动,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创办经济实体,以增强教育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可向学校各种非义务教育的招生计划发放贷款,取得一定效益后收回。据统计,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445天,募集资金1.007亿元,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除已动用的各项必要的教育资助外,完全可以通过教育银行,投资企业、集团、房地产、债券等各方面,用活、用好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