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2)12-0090-03 本文拟以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侧重从宏观上探讨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个子管理系统如何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这一大管理系统中协调运行的理论问题,并由此探讨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今后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失衡: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症结之所在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并逐步形成为今天的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大管理系统,但是,这三大管理系统不仅各自存在不适应现代大学组织结构特性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间也不协调。这种不适应、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 (一)政治领导过泛。建国以后,我们长期奉行“一元化”的领导模式,加之我们又将高等学校视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因而一直十分注重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些规定对保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践中,又使一些高等学校内部政治领导过宽过泛,具体表现为事无巨细,高校党委都管。 (二)行政管理过强。世界上的大学内部管理“大多数是依然取法最初的欧洲大学(具体为其在英国、法国或德国的变体)”。而我国的高等学校则自出现之初就受中国传统的“官本位”、等级制的影响,在行政管理上一开始就呈现科层重叠,等级繁杂的现象。建国以后又受苏联集权模式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不断强化,直至形成今天这种行政管理过强,人浮于事的局面。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过强不仅表现在校内科层管理机构设置太多,大量的管理人员效法社会其他机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事务,不符合近现代大学组织特性,还表现在实践中行政管理挤压甚至替代学术管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于校、系,权力重心过于上移等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校长为行政最高负责人,校长下设若干副校长,协助校长在财经、人事、后勤、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实际事务上,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往往与以党委为代表的政治领导系统一起决定、包揽了学校一切事务,挤压甚至替代了学术管理。同时,管理权限多集中于校级行政机构,系尤其是系以下的机构权力被削弱。 (三)学术管理过弱。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便是确立了高校内部学术管理系统,使学术管理成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之一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为学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及成果的审议机构,同时各高校还普遍设立了课程建设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学术管理机构,学术管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毋庸讳言,学术管理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三维中最弱的一维。 我国高等学校现行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近现代大学组织结构特性,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有人曾将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归纳为:编制庞大,机构臃肿,层次过多,分工过细,环节过繁,必然影响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显然,这些弊端是与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直接相关联的。 二、调适:构建我国新型高效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由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大管理系统构成,这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实践的需要。要想让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高效运行,关键在于要让其中的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大管理系统符合近现代大学的组织结构特征,并使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这是建立我国新型高效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近代大学的组织结构特性。任何一种管理体制要想高效运行都必须与其管理对象的组织结构特性相契合,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也不能例外,因此研究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特性是我们建立新型高效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前面说到世界上大多数大学依然“取法最初的欧洲大学”,而在欧洲古典大学理念中,“大学是以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的”的机构,在这种组织系统中,基层是由有着各种知识的知识群(bundles of knowledge)所构成,这些知识群由专业人员掌握着,他们的工作极具个性化,其成果也只有同行专家才能评价。大学以知识为纽带按学科把学者们组织在一起,在组织结构特性上呈现出一种分散性”。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就曾将大学内部的组织特性归纳为:“知识是学术系统中人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材料。教学和研究是制作和操作这种材料的基本活动;这些任务分成许多相互紧密联系但却独立自主的专业;这种特殊任务的划分促使形成一种坡度平坦、联系松散的工作单位机构;这种机构促使控制权分散;最后目的必然是模糊的……”。大学这种“是学科而不是单位把学者们组织在了一起”的分散性的组织结构特性决定了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必须是分散性的而不集权的,是以学术管理为重心的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重心的,只有满足这些特点的管理体制才是现代大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二)政治领导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近代高等教育在其发展史上曾有两次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一是大学与宗教相分离,近代大学由此而产生;二是大学与世俗政治相分离,保持学术自由,近代大学的独立性由此而确立。其中,大学与宗教的分离比较彻底,而与世俗政治的分离则并不完全、充足,大学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对大学的影响普遍存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政治领导只不过有程度的差异而已,如美国的大学教师“政治正确”制度便是政治领导的一种体现形式。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在高等学校坚持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必要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才能使高校办学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在肯定党委领导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大学是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机构,崇尚学术自由历来是中外高校所追求的理念,提倡学术自由,坚持学术自治,并在其内部管理体制上予以体现是世界上许多大学的普遍作法。学术贵在创新,学术创新必须以学术自由为前提。而政治领导过泛,高校党委对高校事务事无巨细一概包揽,不仅不能处理好本应由专门知识群处理的学术事务,而且也会影响自身政治领导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