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2)06-0028-08 高等教育领域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自在候选之列。应该说,一所没有理想的大学算不得好大学。只是,在我们开始埋头苦干之前应该弄明白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怎样产生的?并以此来判断我们所定的目标是不是合适,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 一、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知识论的分析 在回答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什么是大学。 众所周知,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机构。如果我们以金字塔来描述整个教育机构体系,则大学是居于顶端的一类。不过,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范畴内,除了各种类型的大学、学院之外,还有一个体系完整并且相对独立的科学院系统。它在从事研究的同时,也进行研究生的培养。而且科学院系统的地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在大学系统之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中国建立时,国家对知识领域的活动旨在进行重新规划。各大学的顶极人才被集中安置在新创立的科学院的各专门研究所里,被赋予各领域内知识创新的使命;大学则被规划为向学生传递各专门领域高深知识的社会机构。也就是说科学院系统在国家的严密控制与导向下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大学系统则向各部门输送大量专门人才。这种体系在短期内而言,能使国家资源得到更集中的使用,既在尖端科学与技术上有所突破,也在工业化的大平台上得到更多专门化人才。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后果,即新规划实际上确立了国家在知识的社会性使用上的垄断权。 客观地说,建国后的几十年既是我国大学教育迅速扩大规模的时期,也是我国高精尖端技术成果累累的时期。正因为如此,中国模式在70年代作为模范被世界银行所激赏并向整个第三世界推广,一时被认为给死气沉沉的世界教育体系带来了一缕清风。(注:Pepper,Suzanne.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20th-Century China:the Search for an Ideal Development Mode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Refer to the introduction part.)但是由于毛泽东对教育过于激进的理解,及由之而来政策实践,导致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教育体系的崩溃,大学系统也未能幸免。 这一体系有一定的适应性的社会合理性,但也存在两个根本的问题:(1)它过细地分割了知识的领域;(2)它割裂了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创新这两个本来有机相联的过程。而这两点都直接导致一个后果,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活动很快便失去活力和后劲。这便是威廉·冯·洪堡在他那篇著名的关于创建柏林大学(他称之为“柏林知识机构”)的建议书所论及的,如果没有知识的创新,那么知识的传递将变得毫无生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洪堡从知识体系自身内在的要求提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高深知识传递与讨论的大学机构应该在系统地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传递高深知识,以维持该机构不息的生命力。这便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果说新中国创建的科学院体系在缩小规模并实验室化运作之后,仍非常有存在的价值;那么新中国所创建的大学体系在今天则必须有一个格局上的调整。综合化、研究化是必然的方向,但做到这两点却又未必然会产生出世界一流大学。事实很清,柏林大学模式一经产生,模仿者如云,但如今多少淹没于平庸中,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呢? 虽然我们不能明确指出哪些大学位列世界之首,因为关于大学的评估即使是在同一社会文化体中,也是个复杂的问题(注:在美国,他们有一些非官方的学校认证机构,通过同行评估等主要方式,对学校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管。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他们的报告书,例如Annual Report of the Wes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遑论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大学做一比较与判断。不过,撇开具体评价,我们从知识论的观点出发,还是可以得到一个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那就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正在整合的不仅是世界的市场,还有不断突破语言障碍的人类知识体系。而有一些大学,不但对这个日渐整合的知识体系有结构性的贡献,比如通过生成新的学派,研究范式(paradigm)或是通过开发新的研究领域从而“引领”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而且经由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即知识的载体)从而在不同的领域内“引领”人类的实践。简而言之,“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获得就是在人类知识体系内领导位置的确立,和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辐射影响。在一些权力系统开放的社会中,大学还对知识的社会性运用进行规范与引导,而且这个趋势正在不断地加强,人们称此为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地来看,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的场所,经历了从对自身社会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传递与丰富,到不断融入整个人类知识体系并进行传播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世界一流大学”称谓的产生其实就是这一全球化过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