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张的矛盾关系,这种状况对于大学教育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实,从大学教育的历史源头来看,科学和人文教育本来是融合而不是分离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人文教育挑战宗教权威,加之尊重人的观察、思考和推理的精神才孕育出西方现代的科学。科学突破了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羁绊发展出独特而严格的方法,而成为独立的学术领域。然而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文教育在大学中的位置逐渐被边缘化。笔者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案。1986年学校采纳了课程改革研究特别小组的主要建议,在各书院开设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全校统一的通识课程,它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逻辑思考与定量技巧、中国文明、其他文明、电子计算机、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后来随香港教育政策的转变,课程范围也简化为三个:中国文明、学科课程和跨科课程。选修课程的减少使得学科数目增多,教学中的良性竞争也开始出现,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性、科际性课程成为实施通识教育的新力量。可见,人文与科学的对立,不仅与学科间的矛盾有关,还与社会的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若单从课程设计出发,未必达到知识融通的目的,如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新的科目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