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2)05-0071-06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高等教育大国。据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1997年公布的统计资料,印度拥有各种高等教育机构8722个,其中大学217所,各类学院8505所。1995至1996学年,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达640万人,仅次于美国(1426万)而居世界第二位。(注:王留栓编著.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65.)90年代中期,印度在校大学生的年均增长率为5%。这种增长速度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因此,一些学者把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称作“过度的扩充”、“无情的扩充”、“催化性的扩充”。(注:赵中健著.战后印度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143.)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在研究印度高等教育时这样指出:“印度独立后的高等教育的特征是增长速度。”(注:巴巴拉.伯恩等编著,上海师大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九国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298.)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印度造就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1983年印度科技人员数达250多万,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1996至1997年度则达310万。印度科技人员的质量也较高。印度的计算机制造、软件设计、数学推导与应用、导弹设计开发等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8至1999年度,印度信息产业的总产值达60多亿美元;1999至2000年度,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为39亿美元,创下了比上年度增长47%的记录。(注:张小兰,杨文武.启动印度新经济的信息技术产业[J].南亚研究季刊,2000,(4).)目前,印度已一跃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高等教育正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为印度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印度高等教育在迅速扩充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印度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状况。首先,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国家,文盲现象相当严重,而据1985年印度政府公布的资料,在1951至1981年的三十年间,小学教育入学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5%,而同期高等学校入学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则高达9.7%。(注:曾向东编著.印度现代高等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301.)印度过分重视高等教育而轻视初等教育的结果,使印度6至14岁儿童只有25%完成初等教育。初等教育落后势必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英国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十分明确地指出,“战后印度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离开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坚实基础去大量发展‘高等教育’,这是一种‘蘑菇云’的状况”。(注:(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88.)其次,高等专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比例不协调。独立后,印度在实现工业化和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指导下,集中发展工程技术教育,成立了5所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榜样的印度理工学院;并且开始注重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创办了23所农业大学。尽管如此,同一时期印度高等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更快。这点从学生修业的情况可以略见一斑。从1950至1980年,修习高等专业教育(工程技术、医学、农学、兽医)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修习普通教育的比例在上升。(注:赵中健著.战后印度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145.)一般说来,学生倾向于选学收入多、地位高的专业,如印度尽管有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高校中学习与农业相关专业的人数极少,在500多万学生中,只有4万多人学习农、林、畜牧等专业。而进入人文学科、宗教和神学领域学习的学生竟超过246万,仅律师专业就有16万名学生。(注: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91.) 2.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印度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与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充有关。印度学者塞蒂认为,“教育标准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独立以来学生人数大幅度的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却没有增加有能力的教师和提供必要的物质设备。”(注:J.D.Sethi,The Crisis and Collap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New Delhi: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Lta,1963,P.61)美国学者鲁道夫则明确指出:印度高等教育“自独立以来,大扩充的一个主要结果是标准的下降”。(注:S.H.Rudolph & L.I.Rudolph (Eds.),Education and Politics in lndia,Massachucetts: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P.35.)她在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份研究中发现,在14种学位课程考试中,除文硕士、理学士、工程类理学士和医学学士外,其余10种学位课程和考试及格率都有所下降。在大学本科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不能按时毕业,研究生考试也通常有20%左右的人不及格。(注:曾向东编著.印度现代高等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307.) 3.高级专门人才的失业。在印度,人们普遍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因为这是谋求一份好工作和获得较丰厚的经济收入的“资本”,这就使得不少人去努力获取学位,同时也促使政府在数量上对高等教育进行扩充,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恶性循环,造成受教育者大量失业。据统计,印度各科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失业总数在1977至1978年度将近70万人,占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总数的10.2%,1982至1983年度上升为140多万人,占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总数的15%。同时,受教育者中科技人才的失业问题也很严重。1985年印度科技人员失业数高达37万。这表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远远超过印度劳动力市场的容纳能力,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印度学者奈克曾坦率地指出,印度教育发展的“不幸事实是,扩充是如此巨大,以致现在中学和大学毕业生的供应远远超过了人力需求和就业机会。受过教育的失业者与年俱增”。(注:J.P.Naik,Educational Planning in India,In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the Asian Region Bangkok:Bulletin of the Unesco Regional Office for Education in Asia,1975,P.9.)如果从失业者所修的学科来看,文理科毕业生的失业比重一般要占失业者总数的70%,其中文科则要超过40%。相比之下,修习专业学科以及教育法律等学科的失业比例要低得多。如在1984至1985年度,文科生的失业率高达46.78%,理科为20.17%,教育为9.41%,商科为18.20%,工程为1.47%,医学和农业分别为0.97%和1.73%。(注:陆兴发,黄志诚编著.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