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进的学科体系及其创新机制的建立是学科发展的前提 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中通常有四个不利因素,一是学校历史状况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先天不足,当然这可归为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学校定位不准,对学科建设缺乏应有重视,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三是限于师资结构的缺陷,学科专业因人而设,对学科群的整体发展缺乏科学布局与长远的发展战略;四是学校上级部门出于地区学科布局的考虑,限定学校发展某些学科,使得学校的学科之间缺少相互支持,学科体系显得支离破碎,形不成整体优势。 一所高校面临许多学科专业发展的选择时,在对学校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提高对学科体系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要以建立能够自我调整完善的、学科专业相互支持的“生态群落”型学科体系为目标,注意在相互依存的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层次水平上开展学科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和拓展学科领域,调整和改造相关学科专业,形成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进步的,层次完整、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特色鲜明、学术水平高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创新机制,达到既突出重点又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学科建设的战略问题。 1.学科体系的先进性在于创新机制的确立 高等学校的创新主要是以学科内容为对象,以高新技术为起点,以知识更新为表现。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学科体系的发展,也可以说先进的学科体系是以创新机制的确立为特征,否则不可能完成时代赋予该学科的崇高使命。那么怎样建立具有创新机制的学科体系呢?笔者认为,学科建设必须形成开放的体系,必须能够促进和保证创新机制的建立。学科创新机制应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须有绵延不绝的持久性、披坚执锐的攻关能力和明确的合力方向。特别在新的学科方向的拓展方面,学科之间更要做到相互支持、协作攻关,这就要求具备相关学科资源并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体系。 (2)创新导向机制:应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发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导向性作用。开放的学科体系要有引导和集合各学科力量向着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前进的能力。 (3)创新激励机制:应能够激发学科团队开拓新的学科方向或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的创造力,并为其提供充分的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 (4)创新保障机制:应能够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下,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不同学科方向或不同项目间的协作,课题内容的相互呼应与互补等等。 (5)创新发展机制:上述各个机制的综合,即能够在促进原有学科不断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开拓新的学科方向或学科领域形成先进的、完善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体系。 2.科学系统与学科门类构成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与人才需求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学科进步与发展将成为带动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力量。由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集成与综合。考察学科之间的集成与综合,无外乎理论与应用两大方面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托,而不同理论之间或理论的不同方面之间及其不同的应用之间、特别是在理论与应用之间,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系起到了关键的整合作用。如“现代管理方法论体系包括了7大学科群:系统科学方法群;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群;系统组织理论方法群;相似理论方法群;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群;决策科学和经济学方法群;其他方法群,包括心理学、历史分析及其他传统学科的新发展”。[1]从系统科学构成来看,学科体系应以系统科学及其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以相关科学领域为支撑,不同的学科之间应在组织层次上建立有机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这个科学系统可由下述三大类学科构成: 第一大类为基础学科,即基础理论学科门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学科和学科的系统理论。该类学科主要是为第二大类主干学科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拓宽人文视野,只有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和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第二大类学科的理论深度和长远发展。 第二大类为主干学科,即应用技术学科门类,该类学科必须具有宽广的学科专业覆盖面。 第三大类为整合性学科,即在学科之间、在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层次之间具有共性的、起贯穿和整合作用的通用性学科——认识论与方法论学科。该类学科知识融合在各学科之中,成为一、二大类学科集成与综合的纽带。在学科体系中要突出和强化该类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学科交叉与学科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故而应作为各学科的学科方向或学科基础。 3.学科交叉与学科群落及核心学科专业的形成 学科发展源于广泛而深刻的科学实践和多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和创新,有时在学科界面形成独特研究对象的新学科,从而成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涉及环境、资源、人口、灾害及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进行交叉学科研究,[2]并发展组合为具有共生关系的“学科群落”。因此,高等学校前沿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可以归结为:以相关学科为基础,以学科交叉为切入点,围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逐步发展的“学科群落”中形成若干“核心学科专业”,建立和发展自身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