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03X(2002)03-0040-06 21世纪,国际形势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态势。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大增加,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多元化利益格局的产生和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引起了社会文化深层次的变化。高等学府,作为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既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研的任务,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发生着一些内在和表层的变迁。目前在学校文化的研究方面,更多地是侧重于对校园文化的笼统研究,侧重于对校园主流文化的研究。本文从非主流文化的视角,研究高校文化的变迁与对策,从充分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因素和加强引导其消极因素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如何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主体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高校精神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高校文化,广义而言泛指高等学校中所存在的一切文化。根据文化的分类,高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等。本文所讨论的高校文化主要限于精神文化。高校精神文化,以是否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吻合为标准,[1](p.373-382)可以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指社会要求和期待学校及其成员所具有的,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在内的文化。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在文化方面的正式要求,通常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不为学校自身的意识所改变,是一种外界的文化,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才能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产生深层影响。 非主流文化,指学校文化中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主要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虽然没有社会期待的根据,但也并不与社会期待发生冲突的文化,即狭义的“非主流文化”。另一种则是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违背的文化,即“反主流文化”。本文所述非主流文化,包括这两种成份。 因为社会所要求和期待的标准与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同一个社会,在不同的时期,对学校文化的期待也不相同,所以在高校文化中主流文化成份与非主流文化成份的区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非主流文化的一般特征与个性特征 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非主流文化具有高校文化的社会性、伴生性和现实性。社会性表现为,非主流文化往往因为社会的体制改革、生产力水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深层次的变化。伴生性表现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外界的冲击,学校成员(主要指学生)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愿望发生变化,非主流文化会伴生新的内容。现实性表现为,非主流文化伴随外界客观变化产生,进而适应社会某些阶层或群体的要求,与社会现实文化有着广泛的、深层的交融。 非主流文化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主要个性特征有来源的非组织性、功能的非强制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来源的非组织性表现为,一般情况下,非主流文化不是由学校外部社会预先规定的,也不是来自学校的组织管理机制,而是在学校成员内部自发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的文化”,缺少组织和计划。功能的非强制性表现为,非主流文化对学校部分成员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发的、内在的,是一种自觉的“功能文化”,不需要强制组织和强制措施。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其发展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不相冲突,并被社会所接受或认可,则有可能转变为主流文化;第二,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则被社会所扼制和局限;第三,既不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也不被社会明确认可,继续自发地发展。 (三)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与影响 高校文化不可能只是社会期待的翻版,总要或多或少地混杂一些不符合或违背社会期待的成分。因此,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其一,社会的期待本身与学校成员的期待总会存在一些差异或矛盾。其二,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社会的要求与期待的标准和内容。其三,学校成员的个性因素,学生出于好奇,更容易接受新生或相异的信息,相对于其他层次的教育而言,这一原因在高校显得较为突出。这也是非主流文化容易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因素之一。其四,非本土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这是任何一个想发展、想进步的国家和高校都不能避免的因素。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那么非主流文化好比自然生态环境,在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校成员的言行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产生深层的影响。非主流文化的产生是学校成员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因此,在形式上,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成员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自发的;在性质上,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成员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主要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学校成员的选择。 (四)非主流文化,直接面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 通过对学校文化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外界社会文化影响和冲击学校文化的主要板块。原因有三:第一,高校文化中的非主流成分与外界社会的接触层面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更为广泛,更为随机。第二,非主流文化的产生带有选择主体较强的主观性,受外界影响而引起变化的可能性较大。第三,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层次的教育而言,培养主体有着更大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信息。因此,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文化变化中最明显、最深刻、最广泛的文化区域。如果说主流文化的变迁,是学校文化变迁的主流性和方向性变迁,带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有一定的可预见性,那么非主流文化的变迁则是多维的、随机的、不可控的,有较大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