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既是令众多学子神往的学府,又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在我国,至今人们对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大学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当前大学发展、变革中的主要倾向是什么?如何开创大学改革创新的新局面?等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众说纷纭。因此,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及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的文化品位,促进我国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充分发挥我国大学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创我国大学改革创新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本质就是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特征。长期以来,在我国,常常把大学与教育这两个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的事物混为一谈,把大学仅仅看作是一种教育现象,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传授知识作为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大学的社会职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当代,教育职能已经不是大学的唯一职能,大学正在全面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历史重任,在现代社会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状况表明,在当代,大学与教育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如果说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那么,大学则与人类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大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大学积淀和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大学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基本方面。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集中体现在大学精神之中。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治校理念和办学风格。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精神,是对人类未来崇高理想的价值追求。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包括一批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和学科(专业)、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授队伍、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以及一种良好、宽松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其中,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授队伍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人格化象征。大学精神文化和大学物质文化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学制度文化予以保证,由于课程和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是大学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在大学内部应当坚持以学术权力为基础,为大学创造“学术自由”的环境,确保大学作为教学和学术自治中心的地位,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也就成了大学制度文化的根本特征。 第二,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大学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大学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功能。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它有两项主要要求,一是要求大学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充分发挥其对人类文化的积淀作用,二是要求大学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其培养的人才作为载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下去。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因为如果大学仅仅只是传承文化而不能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大学也不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方面军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摇篮,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继续前进。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崇高使命,但是,大学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都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研究文化才是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也是大学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基础。文化从本质上是多元的、开放的,随着世界的日益开放,大学正在日益成为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所以,融合文化既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也是大学传承、研究和创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大学既是一种教育现象,但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这是我们观察一切大学现象的根本出发点。基于这种认识,在当代中国,我国大学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二、大学的社会责任:不仅服务而且应当引导社会前进 早期的西方大学在摆脱了教会的仕女和附庸地位之后,逐渐成为学者自治的学术机构,远离社会之外在高墙后静悄悄地从事学术探索和知识传授活动。这就是人们称之为“象牙之塔”。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高等教育逐步演变成为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专门教育,以培养社会所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学的社会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面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历史重任。这样,大学从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之塔”逐步走到了工业经济社会的边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应当说,大学主动积极地为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大学仅仅看作是一个服务机构,而且主要是为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使它“附庸化”和“工具化”,那就是对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认识上的一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