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2)12-0067-03 一、高校冷热专业差别收费的理论基础 高校实现冷热专业差别收费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收益理论,第二是福利效应理论。前者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高等教育之后,会以薪酬等方式取得回报,即产生收益,进而可以估算出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后者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高等教育后,会产生相应的效用,这也是其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原因,比如地位、收入等方面的提升。 1.收益理论 这里的收益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通过统计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年均收入与非大学毕业的人参加工作的年均收入之差额,进而推算出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我们首先假设将劳动者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接受了m年(此为平均值,下同)的高等教育,另一个群体并未接受高等教育,而是参加工作,且不存在失业。又假定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其接受m年的高等教育之后的工作年限为n年(此亦为平均值,下同),于是该生在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为Y[,m+1],Y[,m+2]…,Y[,m+n],并且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m年中没有任何收入,只有支出。假定其每年的支付分别为:C[,1],C[,2],…,C[,m]设利率水平为i,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则该学生在这m+n年中实际纯收入的现金流量现值为:
而若该学生不接受高等教育,则由上述假设,他比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多工作m年(因为退休的年龄基本上与接受高等教育者是一样的),又他在这m+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分别为X[,1],X[,2],…,X[,m],X[,m+1],…,X[,m+n],则该学生在这m+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的现金流量现值为:
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即指这里的利率水平i。根据抽样调查,可以得出相应的X[,j],Y[,j],C[,j]数值,进而计算出相应的个人收益率。 2.福利效应理论 福利效应理论是基于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都会产生一定效用这一观点,对因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剩余,亦即消费者效用和福利发生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度量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表示单一商品价格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增减的额度。 简单起见,考虑马歇尔需求函数x(p,y)时的情况,当社会上有m个需求者时,这m个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y[,i]的差异,或者因为个人偏好的不同,导致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p[,i]也不同,假设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0](这里假设p[,i]>p[,0]i=1,2,…m,因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购买),则每个需求者的剩余依次为:p[,1]-p[,0],p[,2]-p[,0],…,p[,m]-p[,0]。
图1 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即为消费者剩余。 (2)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剩余 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剩余也是与消费者(即学生或家长)的效用函数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表示某一专业收费标准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即效用)增减的情况。这里的消费者效用其实还包括对就读院校选择等方面的因素,比如就读名牌大学肯定比就读三流大学的效用高。但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仅对就读不同专业的效用进行比较。
图2 如图2所示,同样考虑马歇尔需求函数x(p,y)时的情况,当社会上有m个对高校某一专业拥有有效需求者时,这m个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y[,i]的差异,或者因为个人偏好的不同,导致对该专业愿意支付的价格p[,i]也不同,假设该专业目前的收费水准为p[,0](同样,这里假设p[,i]>p[,0],i=1,2,…m,否则消费者不会“消费”该专业)。这样,每个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剩余依次为:p[,1]-p[,0],p[,2]-p[,0],…,p[,m]-p[,0]。 二、数据分析 这里我们对所获取的部分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人们“消费”不同学科、专业的效用最直接地表现为不同的工资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等部门曾经对2000年我国4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作过一项调查,其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