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2)10-0013-17 进入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体制和模式已被打破,政府投资在高等院校收入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1990年为87.7%,1997年为78.9%,1998年这一比例下降至64.2%。同时,政府以外的其他收入来源进一步增长。1997年,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支出中,来自学杂费、校办企业与社会服务、捐赠与集资等来源的经费占到了22.04%,1998年则上升到35.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年鉴2000》)。这表明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型投资格局已初步形成。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大学面对多元投资主体对大学的多元化要求,大学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必须对复杂的环境重新做出调适。那么,投资体制的变革对大学财务管理提出哪些新要求?大学的财务管理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满足这些新要求呢? 一、单一投资主体下的大学财务管理职能:收付记帐和代为监督 在大学投资主体单一的情况下,大学的经费几乎完全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既是举办者也是办学者,大学既没有其他财源可寻,又无财权和事权。政府和大学的关系更像是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政府拨款给大学,同时下达相应的培养计划,所有的规则均由政府制定,大学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大学财务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仅仅是执行着收付记录的职能。政府在下达拨款的同时,还会对支出项目和数额伴有种种规定,大学财务部门要代替政府监督经费的支出是否符合政府的规定,履行着监督职能。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大学财务部门决定着什么能报销或什么不能报销。在会计学中,这种记帐原则叫做“收付实现制”。按照此标准,对于本期收到的现金,不论是否是当期的服务或产品带来的,都记作本期收入;对于本期支付的现金,不论是否是当期的服务或产品带来的,都记作支出。[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大学是“单线”联系,只要支出符合政府规定,就可以认定该支出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而发生的合理支出。所以,这种“收付实现制”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的运动复杂起来。除政府投入项目外,特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更多地关注项目所设定的目标能否达成,资金的运作是否符合项目的目标,要求以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作为记帐的标准。在会计学中,这种记帐原则叫“权责发生制”。[2]然而,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下,收入与费用成本的确认不以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是否发生为标准,而是以实际款项的收付为标准,使成本的计量变成了开支的统计,分别属于不同责任主体的成本信息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哪些是项目甲的成本,哪些是项目乙的成本,哪些又是行政管理发生的费用,资金运动的方向不明,投入的权利与责任之间关系混乱,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予以有效考察,更无法加以控制。因此,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迫切要求大学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大学财务管理职能的新要求 1、现代大学管理对财务管理职能的新要求:提供成本信息 现代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其规模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的管理也越来越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3]其中,财务信息是管理所必需的关键信息之一。 在单一投资体制下,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如无产权约束、高度垄断、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等与政府、公共机构的相似之处。具有公共部门特征的大学,会出现两个主要的行为选择,从而导致鲍恩所提出的高校成本最大化假设:[4]1)在无产权约束、决策风险低的条件下,[5]机构倾向于使自己的职能无限扩大。任何一个机构,重要性的标志就是承担更多的职能,职能的扩大导致人员的增加,而人员增加后又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能,从而形成推动大学成本升高的力量。2)在这种组织和制度下,大学工作人员具有的个人福利最大化的动力得不到有效遏制(他们也不可例外的适用于经济人个人福利最大化的假设),致使预算规模有最大化的倾向,从而可能造成高校成本最大化。 由于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的引入,大学的主要财源不断外移,私人机构逐渐介入以及学生的缴费使资金使用中的产权约束加大,从而也促使政府更为注重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大学有了成本最小化的外部驱动力,开始遏制造成大学成本最大化的力量。 在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大学一直面临开设更多课程(Program)以适应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压力,大学的教师也会出自学术兴趣和工作量的考虑而要求开设新的课程。面对这些要求,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所设课程进行分析。如果一所大学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财务信息上会反映出其收入状况不佳,或其相对成本较高,管理者根据上述信息,可能做出删减该课程的决定。今天,大学管理者必须学会对项目进行取舍,学会确定投资的优先顺序(The Use of Funding Priorities)。[6] 大学的学术声誉和质量取决于教师,但教师也是一项昂贵的资源。在解释美国大学学费不断攀升的现状时,大学校长往往认为这是由教师工资上涨造成的。大学校长一上任,就感受到不断增加教师工资的压力,他必须保证教师们的工资每年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增长。[7]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来自教师工资的压力就成为大学管理者必须加以考虑的战略问题。[8]而这类战略的确定,要有赖于大学财务部门对未来大学的收入情况,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