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研究科举学具有整体综合的优势,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全面评价其历史与现实影响。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双重关系。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对科举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什么要考”以及“考什么”上。采用考试形式选拔治国人才在于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比荐举制更具客观公平性,因而也容易为广大士人所认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存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特定社会文化土壤,才使科举考试得以产生并延续千余年之久;就“考什么”而论,科举考试是以古典人文科学为主,重人文知识轻自然知识,重文举轻武举,经学与文学合一。这些特点的形成也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作用密切相关的。科举考试的长期实行及其向海外传播,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东亚文化乃至近代西方文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科举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与重要表现,既存在历史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积极影响而言,科举考试的推广,促进了教育机会的扩大与下移,对于普及儒学文化,加强国内各民族文化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东亚和西方国家的传播。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对传统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也产生种种阻碍作用。它以入仕为教育唯一目标,不仅牢笼士人于儒家经典的狭窄思想范围内,导致封建文化专制加强,而且扭曲学校的育人功能,使各级官学与书院最终沦为科举的附庸。总之,科举考试创设的公平竞争机制及其所彰显的择优选才精神,是科举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我国实行的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及自学考试制度的合理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