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2)06-0001-06 进入20世纪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兴起和教育产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直接,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与其它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产业相比,高等教育产业独具特色,并改变着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从生产性向产业性的转变 从理论上讲,教育产业属性与生产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谈到教育是产业和教育的产业属性,就必然要从教育的生产性着手进行深入分析。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注:转引自张会军等主编:《教育产业化实用全书》,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马克思的这段阐述揭示了两点:其一,“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其二,要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就要进行人力投资,对高一级的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教育的生产性是不容置疑的。 经济学家西蒙·W·舒尔茨、加里·贝克尔等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赋予了高等教育的生产性以新的内涵。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和生产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通过投资才能形成的,它包括用于教育的支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等。人力资本投资比物力资本投资能够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教育支出形成的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教育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受教育者未来预期收入,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别,增强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流动的适应能力;同时,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教育具有经济功能。由于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教育资本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所以教育投资就是生产性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理论明确了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而非消费事业的全新理念。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又出现了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激进的社会化理论和国家论等教育经济学派,但只是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改造、完善,仍然未出现重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思想,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增长理论”对此进行了探索。该理论认为,技术因素是经济内部选择的结果,技术进步等因素的作用可以使得经济在长期中获得规模效益递增带来的好处;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和新型经营管理结构的建立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将比以往更加密切。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社会生产总投入的要素可以归结为三种资本:物质资本(M)、人力资本(P)和知识资本(S)。社会总产出Y(国民产值和国民收入)就是这三种资本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为:Y=F(M,P,S)。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可能直接主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具有生产性是否就以此表明教育具有产业性,教育是一种产业呢?客观来讲,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能由此推理出教育就是产业,具有产业属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往往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它更多地反映的是教育的外溢作用;教育是产业和具有产业属性是指教育服务的规模和性质,反映的是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教育自身的内在特征,教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的生产性向产业属性的飞跃呢?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育对国民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向直接经济效益转变;教育投资和教育消费所形成的教育经济规模总量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两个条件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础,第二个条件是第一条件的发展。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据2000年统计,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的经费中,政府财政性资金实际所占比重仅为56%(《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7期),高校自筹资金有超过财政性资金的趋势,高校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生产能力(创收能力)。如果将政府提供给高校的财政性资金、高校自筹经费和大学生消费资金加在一起,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估算的低值(大学生年生均实际成本3万元(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办学体制改革与民办教育发展(之一)》,第43页。)测算,教育的经济规模总量就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GDP的2.5%,而我国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过15%左右。因此,不能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规模总量上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还不包括政府不投入一分钱、自筹办学经费的民办高等学校的投资和消费总量,也没有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乘数效应)。可以这样认为,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日渐凸现,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直接的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项专业教育,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为社会直接培养高层次的劳动力,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收益。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使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具有浓厚的经济学色彩和效用。高等教育服务的复杂程度和资金规模的日渐扩大,使得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产业发展的意识和经营大学的能力;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包括资金、受教育机会等)将进一步刺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并有可能形成高等教育的行业或专业垄断,从而导致那些被排挤在高等教育行业边缘的机构,为打破这种垄断而借鉴产业发展经验,采取机制创新、降低办学成本及提高办学效益等经济行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有这一切使高等教育具有了更多成分的产业属性,为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