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02(2003)03-0037-05 今天想就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说两点意见。 一、对传统文化要抱有温情和敬意 现在我们提倡在学校里进行传统道德的教育,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怀疑的, 也有反对的。最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看到一位学者的论文提要,它提出一个所谓“枝 叶论”,说总体上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的护法神”,是“落后的、保守的”,“已经 死了”;传统文化中只有“个别枝叶”还有一定的生命力,经过加工可以“起死回生, 为今人服务”。这是反对的意见。这样的意见,现在已经不太多了。更多的是许多人对 弘扬传统文化还抱有某种疑虑和戒心。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传统文化“真理与谬误 杂陈其中。既有精华性的东西,也有糟粕性的东西。”或者说,“有好也有坏”;在讲 到继承传统时一定要加上“优秀”两字,不敢或不愿理直气壮地肯定传统文化;现在一 些地方开展儿童阅读古代文化经典的活动,许多人听说后第一个反应就是问,对糟粕怎 么办?总之,提到传统文化,首先总是想到糟粕。 那么,从总体上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一位前辈学者的意见。半个多世纪前,钱宾四(穆)先生他 的《国史大纲》的“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里提出,任何一国的国民,对其本国 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想这就 是我们今天应抱的态度。 对传统文化要抱有温情和敬意,就是说总体上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抱肯定的态度。固然 ,文化有其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说传统文化有好也有坏,有精华也 有糟粕,也并不错;我们不能说传统文化一切都好。但文化的发展是积累的,有继承性 ,不同时代的文化变迁中又贯穿着共同的基本精神;不同时代带有时代特点的具体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淘汰消失了,而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则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构成民族 的文化传统。从总体上看,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中智能的结晶,也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创造和积累 了中国文化,使我们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以自己特有的面貌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为 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可以说,正是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我们才能说 我们是中华民族,是中国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这个概念,不是种族的、地域的概念, 甚至也不只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首先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如果没有了中华文化,中国 人也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了;中华民族也就不再是中华民族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 经济有所发展改进,其改进也只“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无异是 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和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国史大纲》)所以,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而且也是我们今天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建设新文化的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 定,彻底重建,只能推陈出新,继承发展。如果用大树来作比喻,那么,这棵大树的某 些枝叶可能枯死了,还有些是弱枝,需要修剪、施肥,让它长得更茁壮;但不能砍掉重 栽。 我们要看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具有永恒意义,不受时代限制的,甚至也 是不受民族和地域限制的,是古今中外都可适用的天下之通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孔 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传统的待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无疑今天也还 是应该普遍遵行的基本原则。在近年来对全球伦理的探讨中,经过学术界、宗教界多次 国际研讨会的讨论,大家已经取得共识,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成为全球伦 理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还有如我们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 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尽管在各个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 但她作为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今天的爱国精神, 是古代爱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这样讲当然不是对传统文化全盘肯定,无批判地继承和吸收。随着时代的前进,传统 文化中的一部分内容过时了,要被淘汰;其基本精神也需要与新时代结合,获得新的时 代内容、时代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是推陈出新。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肯定传统文 化的价值,抱着温情和敬意去研究,去推陈出新、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带着疑虑和戒心 ,更不能带着鄙视和敌意来看传统。虚无主义的态度实际上是自毁民族存在的根基,而 戒心和疑虑会妨碍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传统,使我们不能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真精 神。而且,对于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担心事实上也不必要。近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已 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也随着有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面对 新的问题,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指导新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 代内容,使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最明显的莫过于爱国传统的发展。我们民族有深厚的爱 国传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是这一传统的代表;“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现在常说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这一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有 人说,古代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爱国,爱的是封建国家,是忠于封建帝王,担 心宣扬岳飞等人是宣扬封建糟粕。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近代以来国难深重,一代 代中国人正是在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鼓 舞下,前仆后继地投入救国斗争。而在这中间,我们看不到有忠于封建国家忠于封建帝 王的影子;人们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连结在一起的 精神;而在把这一精神用于新的条件之下的时候,爱国传统也就经历了推陈出新的变化 ,得到发展,得到了新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