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全球文化产业可以说是群雄并起,千帆竞发。进入新世纪,文化产业巨大的 经济潜力已经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正如 学者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 ——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 而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这两位“体验经济”理论的创立者,在他们的最新著 述中更一针见血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的转 变,其“新鲜之处在于: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但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述的经济产 出类型”。而体验经济,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产业为基本支柱的现代经济。 如今,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有高科技支持, 以视听出版、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和旅游、网络、体育、会展服务为基础产品的文化产 业,已占其GDP不容忽视、举足轻重的份额。在一些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 也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份额,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当代文化产业按照资源、产品、市场来划分,主要涵盖了以下方面: 演艺业 演艺业即舞台表演艺术业。众多的以舞台或现场表演为主要方式的艺术门类,都属于 表演艺术这一行业。演艺业是最早、最传统并且最具专业性和市场化特点的艺术行业, 也是最具有再开发和产品衍生潜力的原创型文化产业。无论中外,各国、各民族都是以 自己独具特色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异彩纷呈的舞台表演形式,最终成为面 向演出市场、从多层次的观众群体中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艺术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历史悠久而又与时俱进的表演艺术业,可谓生命力坚韧而顽强。 表演艺术业以其深厚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形象真实的艺术 感染力、视听兼备和现场互动交流等特点,始终稳坐艺术行业之首。当今许多极具市场 价值的视听产品,都从演艺业的原创成果中“淘金”,通过工业复制的技术手段将艺术 成果转换成商品,以获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机遇。但同时,演艺业也因为时空限制、技 术条件,包括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难以实现全方位的市场覆盖和文化认同。 进入新世纪,借助资本和传媒的造势,欧洲、北美、澳洲国际演艺集团群雄并起,竞 争加剧。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各类演艺机构特别是一些世界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利用冷 战结束后文化交流逐步宽松自由、全球演艺市场进一步激活的国际环境巡演全球;表演 艺术家们尤其是影视剧歌多栖明星身价倍增;表演艺术的下游产品开发前景看好;各种 演艺经纪机构利润丰厚。全球演艺业作为基础性文化产业,其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其前 景依然看好。 国际演出商精心操作,投入巨资,为艺术家和演出经纪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法 国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曾被选为世界音乐剧第一名,1998年在巴黎连演126场,5 0万张门票全数售罄,其后几年内创下剧场观众400多万人次的纪录,目前仍在世界各国 做第三次全球巡演。以日本为例,在其1000多个私人职业剧团中,演出业“四强”四季 剧团、东宝公司、松竹公司和宝塚歌剧团的演出年收入,就均在100亿日元以上。2001 年浅利庆太的四季剧团共演出2223场次,收入高达189.5亿日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 纯利润25.7亿日元(参见石泽毅《从四季剧团的经营策略看舞台艺术的产业化》)。如今 ,全球著名的演艺之都笙歌烂漫,无论是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维也纳、悉尼,还是 中国的北京、上海,从数十个观众的戏剧小沙龙、数百个观众的音乐厅、T形台,到多 达十万以上观众的大型表演场所,充分展示了当代国际演出业的发达。国际流行歌坛巨 星为数万观众露天演出的不眠之夜,埃及金字塔旁上演的实景歌剧《阿依达》,中国太 庙上演的实景歌剧《图兰多》,还有世界三大男高音北京紫禁城午门外同台放歌,各类 大型演出盛况空前。表演艺术家们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新科技支持,把“一次过” 的舞台表演现场审美效应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让演艺业的市场效益发挥到极致。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流行乐坛还是歌剧、交响乐、声乐、戏剧、模特界的国际演出 巨星,几乎都是身家过亿。麦当娜今年以2700万英镑的收入列女富豪第二位。女歌星米 诺格(Kylie Minogue)以800万英镑排名第九,高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年收入770万英镑 。2000年香港发布娱乐圈艺人收入榜,歌星王菲年收入达到6800万港元。《福布斯》杂 志2001年度“100名流”榜显示,全球薪酬最高的模特、德国美女克劳迪娅·希弗年收 入为900万美元,辛迪·克劳馥为630万美元,以至国际名模琳达·伊万杰琳竟说“没有 1万美元,别叫我起床”。这句话从经济角度精确地阐明了演艺业的市场价值。 中国是演艺大国,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观众广泛,市场潜力巨大。今日中国不但拥 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和独有的曲(艺)杂(技)木(偶)皮(影)艺术,而且也拥有当今世界流 行的众多现代表演艺术品种;不但拥有2589个国有和集体性质的专业演出团体,而且还 有近年来发育迅猛,其数量远超国家和集体剧团的各类民间职业剧团,加上引进的一批 批外国表演团体,中国演出市场正在得到有效开发。以2002年为例,全国艺术表演场所 年演出场次超过万场的有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超过4.5万场的有河南、江苏、山东、 湖北、广东和湖南。京沪演出业在省级以上大城市中力拔头筹。上海1994年演出场次已 超万场,2002年达到13847场。首都北京市依托中央和本市的107家国有与民营表演艺术 团体、67家营业演出场所、70家演出经纪机构,在发达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市场的支 撑下,使演出业大展宏图。据北京市文化部门统计,2002年北京全年演出达到1.3万余 场,其中各类涉外演出就有201台3290场次,而50家非国有演出团体以5000场演出几乎 占首都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所获得的3100万元收入,首次超过了市属表演团体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