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著述,洋洋数千万言,怎样让全党和全国人民理解 ,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对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大课题,毛 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独特的诠释。 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面对诡谲万变的局势,领导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 能把三句成语,用得出神入化,作为安邦治国之策,指引革命、国家、民族走上兴旺, 这是前无古人的智慧结晶,是超人的文化魅力。从领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浅析实事求 是、韬光养晦、与时俱进的源流,谈谈对领袖与民族文化的认识。 一、实事求是篇 “实事求是”典出东汉班固撰、颜师古注的《汉书·53卷·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 是汉景帝的第三子,封在今河北一带为王,称河间王。他有一癖,嗜搜集民间古书。凡 是得到善本好书,他就亲自誊抄后,留下正本,以誊本奉还,并予一定补偿。由于他的 权势威望,人家乐意得他的誊本。刘德不惜高价榜示,搜求古书,因此民间藏有好书者 ,也多愿奉献。日积月累,他搜集到秦以前古书的数量,与汉王朝国家掌握的数量不相 上下。 他对所藏之书,并非束之高阁,而是认真钻研琢磨,与有识之士探讨,还向朝廷提出 治国良策。他逝世后,被评价为“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 寡”,追谥号为“献王”,以表彰他“聪明睿知”。班固论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清朝乾嘉学派的泰斗级人物阮元,在总结 自己治学经验时说:“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 毛泽东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典是在延安整风时期。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为了保证革命的胜利,从思想上总结并解决过去党内的路线分歧,解决当时尚 广泛存在于党内的伪马列主义的“三风”问题(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 八股的文风),毛泽东写了三篇文章作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材料。通过这次全党性的马列 主义教育和思想作风整顿,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提高一步,使党达到空前团结,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思想、作风基础。这次整风兴起的好作风,泽被中国共产 党的整个历程。这次整风中提出的“实事求是”理论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作为延安整风的第一篇文件,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5)一文中,毛泽东抨击主 观主义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 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 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 胜利。”怎么解决主观主义的问题呢?那就应该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毛泽东说,要使 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要用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 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 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 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 们去研究。” 1941年底,毛泽东给中央党校的校训题词为“实事求是”。毛泽东用“实事求是”科 学地概括、提炼出党的思想路线,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人 的传统思维方式;既坚持了主客观结合的唯物论前提,又符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 法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此后,作为毛泽东世界观的基 础,作为马列主义的思想基础、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作为全党和全 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无坚不摧。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理论刊物由《红旗》更名为《求是》。1992年2月,小平同志 的南方讲话,是他数十年革命经历的重大理论总结,由此指导改革开放的中国又迈上一 个新台阶。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 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对“实事求是”的功绩,作出这样的评价,是实 事求是的。 二、韬光养晦篇 “韬光养晦”出自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宣宗纪》。韬,弓、剑的套子。养晦, 指隐藏踪迹。形容收敛锋芒,隐蔽踪迹,深藏不露。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国号大中),从小就显得迟钝,很少说话,眼神特异,像 一个呆痴之人,宫中上下都以为不慧,实际此人外晦而内朗。他的两个侄儿唐文宗(国 号大和)、唐武宗(国号会昌)当皇帝时,由于见他傻乎乎的,也不以叔礼相待。《旧唐 书.宣宗纪》称:“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唐武宗逝后 ,宦官拥李忱为帝,认为他痴傻,以便擅权。李忱座稳皇位后,一反常态,显现出心计 和智术。他在位14年,整肃吏治,惩治腐败,打击豪强、奸臣畏法;整治科考,广开择 才之途;礼贤下士,倾听民情,发展生产;收复失地,统一疆域。他在世时,就被誉为 “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他逝后,谥为献文皇帝,被史书评价“器识深远,久历艰难 ,备知人间疾苦”,“十余年间,颂声在路”,“李之英主,实惟献王”,“虽汉文、 景不足过也”。尤有两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