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3)04-0087-04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这数千年历史的长河,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间,中国沉淀了历史悠久、深厚而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其中包括中国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 一、中国食文化 食文化是指有关美食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因素之一。饮食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中国的环境、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一)中国食文化发展简史 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而且形成的饮食历史之悠久在世界上也很少见。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烹饪技艺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相关的饮食文化日趋完善。古老的历史,帝王贵族的倡导,文人墨客的炫耀,由此种种,使我国在物质上产生千味百肴的同时,创造了璀璨绚烂、光耀夺目的美食文化。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各自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文化因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又形成了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品资源,令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 由于中国地域广袤,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品种齐全,因而中国烹饪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散居于全国各地,在统一的中国烹饪艺术中又具有多样的民族烹饪艺术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经长期发展,到明清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饮食原料的极大丰富,交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地方口味和烹调技术的交流融合,美食家的品评提倡,逐渐形成了辐射一定地域的地方菜系,它们是我国烹饪技术的精华,是我国烹饪水平的代表,统称为“中国菜”。 (二)中国的烹饪艺术 中国菜包括地方菜、宫廷菜、少数民族菜和有宗教意味的清真菜、素菜以及保健食品药膳。其中地方菜按地域划分,又可分为四川菜、广东菜、江苏菜和山东菜四大菜系,其主要区别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此主要分别介绍四大菜系的不同特点。 1.山东菜:又称鲁菜。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烹饪技术早在1400年前就达到较高水平。山东曲阜的孔府菜对山东菜的形成颇有影响。明代以后,鲁菜成了宫廷御膳的主体,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菜系之一。其特点是:选料精细,讲究丰满实惠,精于制汤,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善于以葱香调味。主要代表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糖醋黄河大鲤鱼、母子会等。 2.四川菜:又称川菜。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当地丰富的物质条件,众多而风味独特的作料和调味品,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川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清代川菜已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地方风味十分浓郁的菜系。赢得了“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四川菜的主要特点是:调味多样,取材广泛,其代表菜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棒棒鸡等。 3.广东菜:又称粤菜。广东历史上就是我国南方重镇。鸦片战争后又成为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晚清时,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名菜、扬州炒卖和西餐之长,再汇合广东境内各地方菜的优点,才自成一格,并赢得“食在广州”的美称。广东菜的特点是:选料广博,奇而杂;讲究鲜嫩爽滑,季节性强(即夏秋清淡,冬春浓郁);使用独特风味的调料,烹制出独具地方风味的菜肴;烹饪方法独特,由于食俗和口味的不同,粤菜的烹调技法与众不同,主要有“煲、烤、泡、熬”等。著名的广东菜主要有:龙虎斗、脆皮乳猪等。 4.江苏菜:又称淮扬菜。主要由淮扬(南京、镇江、扬州)、苏锡(苏州、无锡)、徐海(徐州、上海)三个地方的风味菜组成。江浙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鱼虾遍布,历来是商贾和文人雅士云集之地,淮扬名菜、姑苏名点,层出不穷。经过长期的积累,淮扬菜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多彩,烹饪技艺愈加精湛,终于形成了“甜咸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特色。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十分讲究时令和活、鲜;十分注重刀工、火工;调味上讲究清淡,尤其强调本味;在保证口味的前提下,注重色泽新颖,清爽悦目;注重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其代表菜有: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三套鸭等。 此外,中国的素菜、宫廷菜和药膳等也很有特色。中国的药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特别受到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籍华人的青睐。 二、中国酒文化 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饮料,古今中外,在欢庆佳节、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都少不了它。中国是一个饮酒大国。自夏商时代开始,酒就与国计民生、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渗入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一幅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