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利用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访问的机会,有意识地体验真正民间性的美国文化,尽可能深地沉浸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遂有了这篇美国日常生活文化四题。 鼓励文化 初到美国,深感自己的英语不精,无法与美国人尽情交谈。但出乎我预料的是,几乎所有与我对话的美国人都对我的英语大加赞扬:“你第一次到英语国家第N天用英语讲话,能讲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了。”刚开始听到表扬时,我非常得意,似乎自己的英语真好到了美国人都说好的地步。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表扬人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他们会找到各种理由,证明你在某个方面做得很出色。所以,你要是沉溺于赞扬声中而不思进取,就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美国文化的语境。 到美国不久,我去拜访一个大名鼎鼎的老教授。老教授谈吐幽雅,思维敏捷,我则由于初次在英语国家与英语文化界的名人用英语讨论问题而口讷舌拙,感到自己的形象非常狼狈。见此情形,老教授立刻真诚地鼓励到:“你已经做得相当好!”此时我已经了解了美国的鼓励文化,知道老教授的话并不意味着我的英语真的说得好,于是发扬中国人崇尚谦虚的美德,起劲地进行自我批评,极力向老教授表白自己的英语是多么差。本以为老教授会因此指出我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没想到他老人家使出了美国人鼓励华人说英语的最后一招:“你的英语总比我的汉语好!”听到这种具有比较学意味的赞扬,我忙问:“您会说汉语吗?”老教授坦然承认:“不会。”我禁不住笑了:“这是夸我还是讽刺我呢?”但我没有把这个喜剧性的感想说出口,因为我知道老教授是真诚的——他确实已经想不出更好的鼓励之言了。 在美国我有个必须完成的工作是用英语演讲,向美国学者和学生介绍中国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情况。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我并不流利的英语要接受高水平听众的检验。演讲时正值期末,来听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听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有大师级的学者和退休了的企业家。他们像小学生似地坐在椅子上,认真地听,虔诚地问。有时候我的回答他们听不清,他们在询问前会以道歉的口气说:“那是我的过错(That is my fault)!”演讲结束后,老教授和学生们纷纷走上前,祝贺我演讲成功,其中不少人还与我合影留念。一位对人文学术也许并不精通的女士为了表扬我,特别选择了学术外的角度,在演讲后的小型聚餐会上给予我当天最为独特的赞美:“你演讲时的微笑很迷人!”在此时,我深切地体验到了美国鼓励文化的内涵和优越之处,因为我已经成为这种文化的受惠者。 后来我发现这种鼓励文化充盈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对学生、朋友对朋友、本国人对外国人均以鼓励为主。在需要批评别人时也会将相应的意思翻译为鼓励式语句:“你如果这样做,效果会更好。”著名的实验主义/试验主义学说能在美国流行,是有深厚的日常生活基础的。美国人喜实验,重创新,不怕犯错误,正是鼓励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鼓励文化的主流地位造就了生机勃勃的个性主义精神和民族活力。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长期居世界第一,除了某些优越的先天条件(地大物博,人口压力小)和后天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均是受益者),鼓励文化作为内因功不可没。 礼让文化 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电影和新闻中的美国经常与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个不安全的国家。然而到了最能代表美国人典型生存状态的中小城市,我却发现自己置身于分外安宁的世界,人对人的友好让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实际上不是争斗和暴力,而是礼让。 我用礼让这个词表达双重的意思:礼貌和避让。美国人的礼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区里见面,不管认识与否,必打招呼(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打电话和见面时总是甜蜜地寒暄(他们习惯于甜言蜜语),在公共活动中相遇至少要点头致意,与他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专注地注视对方,等等。而且这种礼貌一般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仅仅通过微笑来示意是不行的。刚到美国时,我不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总是以微笑代替寒暄,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对我的微笑没有反应,只好开口说话,逐渐适应了这种时时需要以语言向他人致意的生活方式。 与礼貌对应的是美国人相互礼让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超市里人们总是自觉地不挡住别人的路,如果有人要从你身边走过的话,他几乎必定要说“Excuse me”(对不起)。不说任何话而硬从他人身边走过会被视为极不文明的举动。礼让文化最多地体现在路上: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在发展中国家(自然包括咱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我却从未看到。美国人开车时总是左右张望,到了路口都要停下来,确定没有行人和其它车辆后才缓缓驶过。要是恰好有行人走过路口,司机都会耐心等待,等行人走过后,才继续前行。行人有时也有让汽车先走的意思,但开车的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挥手示意行人先走。有一次我走过某个没红灯的路口,看见有汽车正要驶过,便示意汽车先走,司机看见我在等待,连忙将车倒回数米,挥手让我先行。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小城市,通常开车的人会在离行人十几米远甚至二十几米远处就停车了。汽车让行人是美国的规矩,据说是写在交通法规中的,违反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美国的开车人不仅避让行人,而且要相互避让。两辆车相遇时,司机通常要相互挥手,示意对方先走。这种路上的礼让文明令不少来访的中国人惊叹不已。中国虽然有儒家的礼让文化,但这礼让必须服从等级秩序,所以,总是等级低的人礼让等级高的人。开轿车的人在中国不是属于有权阶层,就是先富起来者,避让行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符合登记秩序的。有的地方还制定了所谓“撞死了白撞”的法律,以为此乃现代化的标志。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没有想到在最为现代化的美国,礼让第一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所以,我觉得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认真地学习美国的礼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