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13(2003)01-0020-04 三门峡虢国墓地考古发现有多方面的贡献,而大规模车马坑则是重要贡献之一。在殷墟、河南浚县、沣西张家坡、北京琉璃河、山东胶县、洛阳中州路、辉县琉璃阁等地先后发现了殷商晚期到战国时期的车马坑,而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的车马则因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的发现丰富了起来,并展现出多维的车马文化。 一 20世纪5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车马坑3座,马坑1座[1]。80年末,在第1727号车马坑东西两面100米处发现车马坑2座[2]。90年代,在对三门峡虢国墓地北区约16万平方米的钻探中,发现有大型车马坑12座,其他各类车马坑、祭祀坑50余座。《三门峡虢国墓》(第一卷)公布了一、二、三号车马坑和五号、六号马坑。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后先后发掘并公布车马坑8座,马坑3座。包括三号车马坑总计有车72辆,马176匹。最大的是二号车马坑,有车19辆,马38匹,最小者是1987年—1989年间清理的车马坑,有车1辆,马2匹。整个三门峡虢国墓地究竟有多少车马坑,坑内有多少车,有多少马,还有待于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清理资料的继续公布。尽管如此,仍可以肯定,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车马坑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群。与殷墟、沣西张家坡等相比较,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车马坑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车马的数量多,阵容宏大。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共发现车马坑16座,出土车马18辆。殷墟的车马坑一般埋有一车二马。沣西张家坡发掘清理出车马坑10余座,这些车马坑一般都是仅埋一车二马,最多者为四车,而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车马坑最小者为一车二马,最大者十九车,三十八马。这样大的车马坑足可以成为一个以战车为核心的战斗编队。 第二,排列方式有规律。殷墟的车马坑为一车二马,马匹置放在车辕的两侧;张家坡车埋葬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车辕向东,如果一坑埋有两辆以上的车,则采取南北并列的方式。另一种是车辕向南,如果一坑埋两辆以上的车,则取南北纵行方式,前一辆车的车舆压在后一辆的车辕上”[3]。三门峡虢国车马坑则不同,车辕和马头以北向纵列为主,车辕与马头均向北方,惟有二号车马坑车辕和马头以南向纵列为主。尽管车辕和马头北向、南向不尽一致,但同一车马坑中统一纵列排放却是一致的。这种排列方式实际上是军队的行进纵队,只是由于墓葬兆域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密集排列方式。 第三,以车马为主体,以狗殉替代人殉。张家坡的每个车马坑大都有一名殉葬的舆夫。这种现象,在三门峡虢国车马坑中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这是车马坑随葬中的一个历史进步,在车马数量增大的同时摈弃了野蛮的人殉制度。然而,在二号马坑中发现了6只随葬狗,1727号和1051号车马坑中各发现1只随葬狗,这是张家坡车马坑所没有的现象。狗是与人类最亲近、最有灵性的动物,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以狗来随葬,一是反映了狗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二是恐怕还有以狗殉来代替人殉的意蕴。 第四,随葬车马坑为贵族的特权。虽然在西周、春秋文献中没有随葬车马坑的礼法规定,但三门峡虢国墓地的实际情况却表明它是大贵族的特权。从三门峡虢国墓地公布的车马坑的情况看,其主墓最高者为虢季七鼎墓,其次为两个七鼎太子墓,再次为姬梁五鼎墓,最低者为M1721三鼎墓。西周、春秋列鼎之法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也就是说,有资格随葬车马坑者只能是贵族,而其他阶层则没有这个资格。 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车马坑的特征表明,渊源于殷商时期的车马随葬习俗,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演变,到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随葬方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随葬规则和排列模式。 二 三门峡虢国墓地规制恢宏的殉葬车马坑,不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政治、经济与文化长期酝酿发展的结果。大约5000到4000多年前我国已出现了车。车出现之后,由于自身的巨大优越性,殷商时期就进入了发展时期,并形成了独、长方形车厢、辐条车轮等秦汉之前长期沿用的基本形制。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西周统辖范围扩大,各地区、封国之间联系加强,道路交通、造车技术以及车的重要性也随之发展。三门峡虢国及其前身西虢,积极参与西周王室的军事活动,其造车技术不断发展,车马文化也日渐深厚起来。 三门峡虢国的车沿袭了殷商、西周早中期车的基本形制,但结构与各部位的尺寸大小更加合理。根据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的剥剔清理,其基本结构的特点仍是独、两轮,长方形车厢,长毂。但与殷商、西周早中期的车马相比较,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辀长增加。殷墟出土的车,辀最长者是2.80米;北京琉璃河出土的车,辀最长者是2.96米;长安县张家坡出土的车,辀最长者是2.98米;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车,辀最长者是3.0米。车辀的变长,加大了车衡与车厢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服马的活动空间,更便于服马的驾驶奔驰;车辀的变长,有利于之字形弯曲度的调整,从而使服马驾车的时候更舒适,减少动力损耗,车舆的平衡状态更好,乘坐起来也更加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