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地区农民的心态如何,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矛盾, 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借助对我国北方产粮区部分农户心态变化的问卷调查所提供的鲜活资料,从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角度,对此作一粗略的分析。 农民文化心态变化辨析 改革开放不仅给农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也使他们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江山在改,秉性在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不断地调整,从封闭稳定型向开放变动型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是初步的、缓慢的,但它早已逾越了存在几千年的心理屏障。从问卷调整中发现,村民的文化心态和观念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反映在不同层次上。主要有: 1.在生活观念上,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追求,但也有惟直感、惟实惠的偏向。 过去农民生活方式单调乏味,人称“二支歌三部曲”(二支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部曲:干活——挣分——睡觉)。虽然“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吵吵闹闹暂时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在人们心里掀起阵阵波澜,但最终留下的都是些痛苦的回忆。眼下农民尽管还是常年以种田为主,大部分时间却不都蹲在“承包田”了。“吃不愁穿不愁,三间房子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已不再是他们的生活目标。随着吃饱、喝好、睡暖的要求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目标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方向上发展。有20%以上的农民在乡镇村企业工作或常年在外打工,这些人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城镇的生活方式,起居谈论带有许多城市特点,这就不能不对乡下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如,问“你及家人在业余时间主要读哪方面书籍”时,有60%的人回答:“阅读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文艺书刊”,这里文艺书刊占多数;问“有条件的情况下,你是否愿意外出旅游”时,有70%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就是那些不能亦工亦农的人,有90%的人也自己想琢磨点事干干,那些年岁大的人也为一辈子只进过县城而感到遗憾。 由 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农民企盼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也有 少 部分人仍然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小富即安”或惟直感、惟实惠的偏向。问及今后的安 排 和打算时,有20%以上的人持维持现状的态度,缺乏现代农民的长远目光。还有人认 为 当农民就得实在,只有看得见、摸得着、到了手、跑不了的才是真的,其余都是不可 可 信的。这种心理和观念上的偏颇,不能不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2.在消费观念上,开始向享乐型和娱乐型转化,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攀比现象。 在经济生产快速发展的一些村落,传统的消费习俗和观念已经开始被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所替代。一是从生存型消费观向享受型消费观转化。过去这里生活水平很低,“日图三餐,夜图一宿,白菜豆腐当知足”,就是农民的基本消费观。而今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识也悄然改变。问及“在吃的方面你是怎 么看的”时,回答“食品要多样化,不能只求吃饱,还要讲营养”的占52%。在回答“你对穿着打扮是怎样看的?”时,有83%的人认为应该“讲究款式,朴素大方”。在问及“你对现代家庭经济生活有何感受”时,回答“应追求更高的水平”的占36%。这表明,农民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以后,已不满足于粗茶淡饭填饱肚皮的生活了,在消费上有了新的要求。正如一位老农说的那样:“现在的人吃喝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要宽敞,用品上高档。”二是从物质型消费观向娱乐型消费观转化。问卷调查表明,农民中不管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几乎家家有了电视机,有的还有录放机、照相机甚至电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在200元以上。当问及“如果你有积蓄将主要用于什么”时,回答首先用于“文化娱乐”的占40%。这说明农民的消费意识正由物质消费为主向精神消费转化。三是从永久型消费观向时兴型消费观转化。过去农民穷日子过惯了,买点家庭设施首先想的是耐用,能用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好。可这几年,农民无论自制或购置物品时,开始注意样子、款式的新颖。在一些新婚家庭中都有些样式像城市那样美观、但对现在农村并不那么适用的家具。四是从乡村型消费观向城镇型消费观转化。长时期以来,许多农民始终过着封闭的农村生活。随着城市与乡村经济交流的活跃,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闲暇活动范围已不局限于自己的村落,开始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逛逛城市,上馆子要几个大菜,进歌厅点几首歌已司空见惯。农民消费习俗和观念的新变化是可喜的,但随之伴生的一些有悖于中国劳动人民优良传统和不切实际的现象又是令人担忧的。一是节俭观念被淡忘。一些农民尤其青年人手里有了几个钱便忘乎所以,急着盖新房,忙着置高档用品,到了开春又捉襟见肘。在我们所到农民家中,经常发现散落的粮食,以为现在粮食有的是,糟塌点无所谓,老年人谈及此事连连摇头。二是攀比心理激增。头几年城市里的消费热浪也拍打到乡下,张家买电视、洗衣机,李家也不甘落后置冰箱、VCD,弄得中等户也很眼热,不得不负债硬充好汉。农村时时限电,不少高档货变成了陈列品。三是操办之风盛行。过去只有结婚才摆桌,现在连办丧事、过生日、孩子上学也得喝几天。特别是大办丧事,不仅浪费大量的财物,而且助长封建迷信。难怪有人说,现在活着对老人的孝子贤孙不多,死后假敬孝道的却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