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04(2003)02-0066-06 一、文化产业的崛起 “文化”是一个涵义复杂的概念。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经有一百多种。通常,人们对于文化的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概念相对于“自然”而言,指的是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观念体系。狭义的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大致包括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科技、风俗、学术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组织。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文化的功能十分重要。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继承传统、弘扬道德、激励人心的巨大力量。很大程度上,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建设意味着继承和拓展民族的文化传统,深入开掘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这样,文化建设将为物质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情感召唤。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伟大的复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继承发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纲领。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文化产品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取得了惊人的销售量。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能够创造利润的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当然,通过文化活动换取生活费用,这种做法古已有之。从舞台上的戏曲艺人、宫廷里的画师到“著书都为稻梁谋”的文人,围绕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始终存在。但是,只有当文化产品成为一种普遍需求的商品之后,也就是说,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之后,文化的经济效益才会成为一个显眼的亮点。 根据一批专家的分析,消费的转型导致文化市场的逐渐成熟。首先,文化——包括某些文化符号——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从报纸、电视连续剧到广告、招牌、商标,人们每日消费大量的文化产品。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产生了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之中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文化教育消费部分愈来愈大。另一方面,闲暇时间的增多也将使精神、文化的消费随之增加,这些文化消费的需求保证了文化产品的市场。资料表明,文化产品正在创造越来越可观的利润。不少理论家们乐观地认为,文化将在未来的经济中唱主角。文化产业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前景——他们将文化产业称为朝阳产业。他们甚至断言,21世纪的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1](p.1)根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2000年中国文化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为3 000亿元,占GDP的3%左右。但是,当年的实际消费仅有近千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的几年,消费者的文化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如果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均增幅达到10%,那么,到了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5 000亿元。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什么叫作“文化产业”?目前为止,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定义。简单地说,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产业定义强调了文化产业与工业化的关系: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英文的文化产业一词是cultural industry,“产业”与“工业”用的是同一个词。所谓的工业标准意味着批量地、大规模地和连续地生产。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生产方式。近年来,高科技尤其是数码技术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彻底改造文化生产。显而易见,这种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流通、交换、消费配套而行。如果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仅仅以一种小规模的零散方式进行,人们很难称之为文化产业。现今,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版权业和演出业、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业、教育等在内的现代产业群。如果与传统的工业作一个比较,那么,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是以文化资源为原料,同时,文化产业不存在传统工业所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 欧洲国家目前已经广泛地运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欧盟执委会1996年签订了一项针对文化及促进就业机会的公报,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正面影响及保存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欧洲理事会的一份报告将文化定义为与社会、政治及经济紧密联系的产业。英国出版了一些关于文化产业的报告,探讨文化产业的经济地位,从中看出文化与艺术的经济价值。北欧各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制订了一套促进文化产业的计划。加拿大与澳洲也将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为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总之,许多人共同认识到,文化产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投资者,促进经济成长。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联动已经为许多人所关注。电子传播媒介承担的角色尤为重要。据测算,数字化的革命将使欧洲增加数百家电视频道。此外,文化产业对于旅游观光的促进作用也是许多国家的聚焦点。这一切都使文化产业拥有新的空间,甚至成为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行业。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中国的文化产业,必须从理论上区别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通常将文化生产以及文化服务当做文化事业,缺乏产业经营的观念。如前所述,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特定的政府通常调集各种文化产品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服务。多数时候,这些文化产品以公共产品的形式出现,主管部门主要关心的是这些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这些文化产品不是通过市场购买抵达社会成员手中,社会成员通常可以免费享用,这即是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必须以公益性为主。计划经济时代,文化生产往往遵循这种模式。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种模式被打破了。文化产品开始以商品的形式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根据市场机制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充分考虑种种文化活动产生的经济回报,并且因为经济回报的目的而使用种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这就形成了文化产业。概括地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主要区别如下:首先,文化事业强调的是国家与政府的需要,这些部门的文化生产必须根据需要加以安排;与此相应,文化事业的机构往往就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相对地说,文化产业强调以市场需要为转移。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文化产业常常把利润放在首位。税收、价格、工资等经济手段是调控文化产业的有效方式,政府的行政干预往往难以奏效。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追求经济效益是投资者遵循的前提。当然,多数文化产业的机构按照企业的方式管理。必须承认,许多机构至今仍然仅仅习惯于按照文化事业的观念运作——“文化产业”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