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明可以共享,文化不可替代。文化问题一直是知识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党中央将“先进文化”列为“三个代表”之一后,更加引起大家对文化的理论关注。朱教授,您是一位文化学者,我想您能否就一些前沿先进文化理论的问题谈谈。首先,我希望解答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先进文化”的“先进性”?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很有内涵。有的人认为那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这个观点是否准确? 朱汉民:有的人一看到“先进文化”的字眼,就联想到发达国家的那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当然,这些均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仅仅这样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解释文化的“先进性”,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意义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大的概念,从广义来说,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先进文化”也主要是从这个意义来讲文化的。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类是指信仰、道德、理想等涉及价值取向的内容,可称之为人文文化;另一类是指科学、知识、技术等涉及认知体系的内容,可称之为科技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内在特质、社会功能不大一样。一般而言,科技文化体现的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关系,并且往往是与物质文明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科技文化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人文文化则主要表达人类需求、愿望、理想等生活目的与价值观念,它们往往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可能对社会历史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人文文化并不一定与物质文明同步并趋,人类文明史上所出现的分离状况是经常存在的。所以,先进发达国家的文化,其文化的先进性主要是指那些科技知识、文化教育等科技文化,而并不能包括价值信仰、道德风尚的人文文化。我不认为先进文化就等同于先进发达国家的文化。值得十分注意的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人文文化,总是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中,东西方国家莫不如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中国先进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是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 记者:您认为现实世界中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均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希望您能进一步谈谈先进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另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有人说在历史上延续时间长的文化就可能是先进文化,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朱汉民:现代世界拥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文化,应该说,不管是什么文化,他们均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创造、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种绵延不绝、前后相承的时间之流:今天存在的文化,就是昨天文化绵延并演变的结果;明天的文化,又是今天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以,我们所讲的先进文化,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其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但是,文化的先进性只能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条件,过去历史条件下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的先进文化,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可能继续产生积极的作用,亦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衡量历史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不应该看它在历史上延续时间的长短,而是要看它在今天是否具有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只有当一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能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方可转化为先进文化。而且,传统文化要能转化为现代的先进文化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是要对文化传统作一些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改造、重构。总之,我们所要倡导的先进文化,它既不能割裂传统,也不能拘泥于传统,而是合乎时代需要地创造传统。 记者:您提出先进文化与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这里,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具有相对性,而据我理解,先进文化应该是一种对现代世界具有普遍性积极意义的文化,所以,我希望您能谈谈,如何看待先进文化与文化相对性的关系? 朱汉民:全世界各个民族、地域的文化,都具有相对性和普适性双重性质。一方面,每个民族、地域的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同,历史进程和文化特质不同,故而各有不同的文化生态,这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观念,总是相对于这个特定的民族、地域而言才具有意义,这就是文化的相对性。另一方面,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均是人的本质在历史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它总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体现人类希望超越自然的精神需求。作为超越自然、实现人性的文化,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文化的普适性。文化的普适性、相对性是统一的、共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一方面,相对的文化价值中存在着普适意义。如那些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相对性的是社会理想和伦理价值,各种文化体系的矛盾与冲突往往均是由此差异而产生。但是,这些相对的文化价值本身就包含着普适意义。如不同文化关于终极价值的象征符号体系各有不同,但是它们均体现了各个民族文化观念中共同的超越精神,都鲜明地体现出人类普遍具有的终极关怀和形上追求。这种超越精神、终极关怀和形上追求,正是各种相对文化所包含着的普适意义。同样,各个民族文化体系中均具有不同的伦理价值,但是,不同的伦理中亦存在共同点。这些共同道德就是相对文化价值中的普适意义。如目前在世界范围兴起的“全球伦理”运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希望在不同的伦理中寻找共同的基本道德准则。他们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律就存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中,可见,这种相对的伦理价值具有普适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亦可以从普适的文化观念中分疏出具相对意义的文化价值。如人类普遍均有对自由的向往、对人权的要求,显然,自由、人权是具有普适价值的东西。但是,自由、人权的文化价值,在不同文化体系中会有不同体现,故而每种文化系统中的自由、人权观念,往往又包含着相对意义。当各个民族、国家在以不同的语言、观念诠释着自由、人权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些相同的文化理念、普适的文化价值中分疏出其中的源于各自文化传统的相对价值。 因此,我们所推崇的先进文化并不以舍弃民族文化的相对性为标榜,而是文化相对性与普适性的统一,是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融通。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先进文化应该既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本土化文化,又要具有全球化普适意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既保持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又能够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化、世界化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