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55;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93(2003)01-0029-04 一 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 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做出反映,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 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应 该说,危机意识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不仅日本民族,而且整个人类都具备这样的意识。 但是,必须承认不同民族的这种意识在程度上以及在表现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 正如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一样,人的某种意识与观念的产生也是有其根源的。就日本 民族的危机意识而言,它的产生是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日本是个 岛国,山多地少,资源十分匮乏,且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 生。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匮乏的资源不能使处于原始落后农耕时代的日本人的生活得 到根本性保障,甚至于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这种严酷的现实不仅使日本人感 到了眼前生活的艰辛与残酷,更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忧虑和惶恐。而这种 忧虑和惶恐就像挥之不去的影子一样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并渐渐成为一种心理暗示。日 本人的这种危机意识,非但没有在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淡化,反而愈加浓重 ,以至于成为该民族的一个鲜明的文化心理特征。 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 生命体的一种本能的反映。又由于危机意识最先产生于因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不到保证而 出现的生存危机,因此它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体现在对生活物资与财富的积累上。日 本民族意识到:他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岛上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有些靠不住,说不定什 么时候就可能发生危机。为了不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就必须加倍地努力劳作,创造 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把它积累起来,以备急需。并要不断地扩大积累,以此来增强抵御 灾害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实力。这种意识,同时也造就了日本民族勤劳、节俭的优秀品格 。当然,无须否认,世界上还有不少民族,特别是中国以及亚洲其他的一些民族等也都 具备这样一种优秀品格。 现在的日本已今非昔比,并且已经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大国。据总理府的《关于国民生 活的民意调查》表明,至少有9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这就充分地说明, 当今的日本国民远不只是丰衣足食,而是已经相当富有。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缓 由于过于劳累而显得有些沉重的脚步。这可不可以认为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对他们 的明天不敢掉以轻心,即是说,日本民族的那种危机意识并没有因经济的大发展、生活 条件的根本改善而有所改变。据笔者所知,在工资待遇相对偏低的三十岁上下的职员当 中,八小时工作以外仍在做小时工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天的工作时间有时可长达十五 、六个小时。如此疲于奔命,是出于对工作的一种热爱或特殊的嗜好,还是迫于生活的 压力?显然不是前者,那么即便是后者,根据日本国民现在的实际生活情况,肯定也不 会是等米下锅的那种生活压力使然。当然,三十左右岁的人有生活压力是比较普遍的。 因为他们已进入而立之年,不是刚成家,就是即将结婚。但从笔者认识的几位年轻人的 情况来看,他们如此努力地工作,多半还是为了多攒下一些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 是手里没有一定的存款,心里不塌实。日本人被西方人抨击为“经济动物”,确实也是 事出有因的。西方人根本无法理解日本人的这种玩命的工作方式。日本自己也不曾否认 ,他们是年轻时拼命赚钱,老了时再用钱买命。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人的劳动时间比 西方任何发达国家都高。年总劳动时间(1988年),日本为2189小时;美国为1962小时; 英国为1961小时;西德为1642小时;法国为1647小时。[1](P10) 日本的国民储蓄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之多,而美国才有百分之十几。众所周知,日本的 存款利率低得可怜,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尽管如此,日本人仍创造了世界最高的国民储 蓄率,这显然不是利润诱惑的结果。“虽然经历了十年停滞,日本仍是世界债券大国、 外汇储备大国、投资大国,其对外投资仍是增长趋势,国民拥有的总金融资产以及家庭 纯储蓄额均未见大的变化。”[2](P89)那么,日本人的这些并非出于养家糊口的疲于奔 命,以及在近似零利率的情况下所保持的高国民储蓄率等现象,除了将其理解为危机意 识的作用外,恐怕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释。 危机意识特征之二,是体现在消费方式与观念上。当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日本人也开始讲究享受,追求奢华的生活。如:购买别墅、高级小汽车;疗养度假,海 外旅行;购置高档家具、家用电器;穿名牌,吃风味等等。然而,日本人的消费心理却 又是十分脆弱的。尽管他们现在比较富裕,甚至有9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但 是,总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在消费方面略显底气不足。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日本人的危机 意识马上就显现出来,所做出的第一反映就是抑制消费。所以,不论是大事小事,也不 论是国际国内,只要是与经济有关的事件,大都会对他们的消费构成影响。特别是近几 年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更是让日本的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于又重新绷紧了那根原本 就很脆弱的神经,悬起了那颗从来就没有真正放下过的忐忑不安的心。于是,购物的少 了,进饭店的也少了,旅游的就更少了。 有人说日本人小气,甚至认为日本人抠门儿。理由是,他们请客时远不如中国人盛情 ,送礼也不像中国人那么实在,消遣娱乐时的消费也显得不够大方。其实,应该说这主 要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认为,招待客人时酒菜越丰盛越能表现出主 人的盛情,所以,主人特别注重饭菜的质与量。待客人用餐完了时饭菜有所剩余,主人 才心安。如若不然,很可能会被认为是缺少诚意。而客人也有同样心理,一旦发现餐桌 上的菜剩的不多了,就不敢大胆地吃了,或佯装吃饱了,因有身份的客人决不把盘子里 的菜吃光。日本人招待客人时情形正好与中国人相反,主人希望客人把为他准备的菜吃 光。因为吃光了证明菜合客人的口味,这样主人的脸上才有光,所以客人在用餐时也无 需顾忌菜被吃光了,因为吃光了是好事。主人准备饭菜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 越好。 日本人有送礼的习惯,而且注重礼品的包装。但若不是有特殊的需要和用意,对礼品 的内容似乎不太讲究,如手帕、袜子都可以作为礼物送人。我们中国人也有送礼的习惯 ,不过,对于送礼及礼物的理解上不尽相同。中国人所送的礼品虽然也有平常百姓的食 品和用品,但相比之下,更注重于对名、特、优、珍、奇等有特色的物品或者是比较时 尚的物品的选择。虽然现在也开始注重包装了,但对像日本那样的把一个普通的手帕或 者一盒点心包装得非常精美,甚至外包装超过内容的价值的做法仍有抵触。这样,会被 认为不实在,甚至有不敬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