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它的英文本义是表示真的、而非假的, 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含义。“Authenticity”作为一个术语,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 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 “原真性”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Authenticity”来自于希腊和拉丁语的“权威的 ”(authoritative)和“起源的”(original)两词。在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原 真性”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而有关这些宗教圣物的真实并不需要有真 凭实据,而是依靠传说轶事。科学的精神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曙光。随着西方文明进 程的发展,原真性摆脱了宗教的蒙蔽,对原真性的追求显现出理性的、实证的时代精神 和价值观念。[1] 自60年代原真性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 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 定了原真性对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 们的责任。”[2]而《威尼斯宪章》本身正是对保护遗产原真性的最好诠释。 由于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对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除了要符合登录标准外,还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 检验原真性的要求。对原真性的概念和应用就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达成理解和共识。 1994年12月在日本古都奈良通过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就是有关原真性问题最 重要的国际文献。文件中肯定了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指出“原真性本身不是遗产的价值,而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 真实有效。由于世界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将文化遗产价值和原真性的评价,置于 固定的标准之中是不可能的”。[3] 在《奈良文件》之后,世界遗产委员会亦鼓励就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及与之相关的原真 性概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各保护团体之间展开广泛的对话。例如1995年的亚太地区会议 、1996年的美洲地区会议、2000年的非洲地区会议等。这些都是对《奈良文件》的进一 步深化和补充。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的观点在国际上已达成了普遍共 识。围绕着原真性问题的国际间讨论,正是说明了世界文化和遗产的多样性,以及对这 种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不同历史时间和地域空间的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诠 释是不同的,但是人类求真求实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 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衡量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程度。所谓表现 形式,可以用中国意象学说中的“象”来解释。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指的是意 向、意愿、意趣等主体感受的“情景”。而“象”有两种状态:一是“物象”,是客观 的物(自然物或人为物)所展现的形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化的东西;二是“表象”,是 知觉感知事物所形成的映象,是存在于主体头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一切蕴含着“意” 的物象或表象,都可以成为“意象”。[4]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是物质性的“ 物象”,也就是依靠实物遗存的表征。而在遗产的场所精神比物质实体更重要的情况下 ,如东亚或非洲的某些遗产,依然存在形象化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表象”。所谓 文化意义,就是文化遗产价值,是遗产所反映的美学、历史、科学、社会或其他方面的 价值。建筑、遗址等物质实体,如果离开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话,它们本身只是一 堆毫无意义或不被理解的构件。 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上述两者的内在统一,而原真性反映的正是这种统一的契合程度。 “遗产”的概念相对于“传统”来说是材料性的,因此遗产的客观实在性是其主要的构 成特征,遗产必须是实物遗存,即使是风俗、仪式、音乐、戏剧等无形遗产,也必须借 助于有形的人或物来表达和传承。遗产实物遗存原真性的意义是一方面其本身具有重要 的历史、美学等有形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这些实物遗存背后还隐藏着与之价值相关的意 义,实物遗存是其精神意义的承载体。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化遗产。 二、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 与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中,原真性概念及原则对促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贯彻原真性的原则, 有助于提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改进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在 符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原真性的观念在中国早已有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中长期遵循的“不改变文物原状” 的法律原则就与之一脉相承。但是中国对原真性的理解更偏重于追求完整“原状”的真 实,而不是体现历史延续和变迁的真实“原状”。原真性概念的变动和不确定性,正是 由于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的复杂,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其多 方面的文化意义。对原真性概念的片面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文化遗产本身认识的不 足。准确理解原真性的概念,将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