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现代经济是个“怪物”,无论用传统经济学理论还是现代新经济理论,目前 还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或哪一门经济学流派能对当今世界扑朔迷离的经济现象作出令人 满意的解释。而文化又是无所不在的混沌之物,任何事物都可冠以文化之名。现在没有 哪个企业不谈企业文化,许多企业不景气甚至倒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文化必定是其中 之一。虽然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今天却同样成为人们普遍关 注的问题。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首先,它必须是人类的活动。在动 物身上蘸了颜料使其在画布上滚出的所谓“作品”并非文化,但这个行为本身是文化。 第二,要有创造。婴儿拿着画笔玩并不是有意创造。用维纳斯像翻模子制出的雕像不是 文化,但古罗马的维纳斯像是文化。第三,文化不仅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东西。有 些文化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因为把文化定义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因此,凡是社会中的人都离不开文化。 (二) 文化可分三个层次:第一,表层文化,也叫物质文化,即在物质中体现一种文化内涵 。它主要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玩,但又不是纯粹物质的东西,而是在物质中含有 的某些精神因素。服饰文化、居室布置、汽车造型以及饮食文化都属于这一层次。例如 中华美食文化享誉全球,“五味调和”恰恰概括了其内涵。“五音调和”则是对中华音 乐文化的概括。音乐里有和声,成语里的“一唱一和”也是这个意思。这些都体现了中 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内在和谐精神。第二,中层文化,也叫制度文化。它主要通 过社会形式表现出来,如宗教、制度、风俗、艺术等。这也是借助物质形式来体现精神 ,比如宗教里有寺观、庙宇、偶像、经书等。某些社会制度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来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就需要有一个大会堂,其文告也要印出来。艺术则更是如此,色彩艺术 、形体艺术、音乐艺术也都要依靠物质形式体现。许多社会风俗则更是有意识地借助物 质去体现某种精神,如有些地方至今流行婚嫁彩礼风俗,过去坐花轿,现在改坐高级轿 车。第三,底层文化,也叫哲学文化。这主要从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哲学层面体现出 来。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往往是三个层次彼此交叉,关系非常密切,因而很难区分。底层 文化渗透在表层和中层文化之中,表层、中层文化也映射出底层文化。 (三) 一个民族的文化有主体文化和非主体文化。中华文化融汇了56个民族的文化,其主体 文化是汉文化,其它民族的文化是非主体文化。就文化总体而言,各民族文化属于亚文 化,56种亚文化中覆盖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记录也最全面的文化就是主体文化。此 外,还有地域文化,如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的文化就有一定差距。不同行业的文化 也有所不同,行业文化再细分就是企业文化。 (四) 文化的历史可分三个阶段。第一,发生阶段。主要是指从人脱离猿成为智人到原始公 社的形成这一漫长时期,其中以石器时代为代表,这是民族文化基因形成的阶段。第二 ,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文化向前发展同时又不断丰富的过程,期间发生多种文化的接触 、撞击及相互融汇,同时出现文化的主体。第三,衰落阶段。文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 客体,也有其产生、成长、高潮、消亡的过程。文化的衰落往往是由于文化的封闭导致 萎缩,同时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衰落乃至消亡。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 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而汉文化中的主体文化是儒文化,其它各家及外来文 化是非主体文化。儒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思想领域相当活跃,墨家、道家、 法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是春 秋末年的一位思想家,在当时并不十分显赫。为什么他的学说能成体系并流传下来,而 其他众多学者大多只留下只言片语呢?这是因为他总结了适合中国经济、地理、人文环 境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超越时空。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统 一的农业大国要求全社会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而儒家思想恰恰适合这一需要。当然 ,战国中期的孟子对其思想的发扬光大,也是儒家思想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孟子用“ 圣之时者也”来评价孔子,称他是圣人之中善于与时代结合的人。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儒家思想的传承也经历了几番周折。秦始皇统一全国,对 六国残酷镇压,并焚书坑儒。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书全都烧毁,只留下农业生产 和方术一类的书。此后经过连年战乱,到汉朝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得以恢复,城市得 以发展,此时就需要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学说来凝聚社会力量。于是,董仲舒在诸子百 家中选择了适合温带地区农业社会环境的儒家思想,并被汉武帝采纳。从此“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孔子的学说才开始广泛发扬起来,孔子本人也被尊为“至圣先师”。 儒文化的产生有其人文环境和历史原因。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气候 温和,水源丰沛,远离古代人难以征服的大山大河。在世界历史上,中华民族是比较早 进入农业生产的,河南殷墟一带在古代极为发达,就是因为这里适合农业耕种。农业社 会和游牧社会的区别就在于农业要求稳定,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以及生产技能要有继承 。稳定使农业生产有空闲季节,于是手工业得以发展;农业受气候的影响,气象学、天 文学开始发达起来;需要测量土地,数学也开始发达。因此,在农业社会里现代科学的 很多雏芽已经成长起来。两三千年前的生产工具十分落后,这就要求生产合作,其时最 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家族。当家族出现私有制后,就有了小家庭。由于生产的剩余资料不 多,人人都得尽自己的力量,因此,家庭就要和谐,每个成员都要对家庭尽义务,这就 具备了儒文化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