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02)06-0049-03 上世纪末,随着文化批评的爆发性流行,所谓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便落下帷幕。从文学批评转换为文化批评,这个变化令人深思。回想十多年前的批评舞台,诸多批评方法争艳斗奇;而今,这种众声喧哗的批评格局已成过眼烟云。君不见,在当下的批评界,文化批评几已成统治性模式,在它的挤压之下,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批评方法纷纷退场。眼下,还有多少批评家抵御得住热门文化课题的诱惑,而甘于寂寞地守候在文学批评的话语领地?对于文学批评的退场和文化批评的盛行,人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特别是,当下流行的文化批评到底能有怎样的作为?它对于文学创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 无庸置疑,文化批评在我国当代批评界的兴起,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既有时代的、批评自身的原因,又有文化的、社会现实方面的原因。 从时代的原因看,在“资本一直在使一切全球化”[1](P72)的时代,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摆在我国当代批评界的一个重大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批评界已普遍感到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的封闭性,而呼唤冲破形式主义和语言学的樊篱,于是便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批评流派相继产生。这些批评流派,从批评方法的角度看,都是对文学的文化透视,即“由文学‘内在的’、修辞学研究转向了文学‘外在的’关系研究”[2](P267),因而都属于文化批评的范畴。我国当代的文化批评,正是为回应西方批评界的挑战而作出的尝试,它体现的正是一种全球化意识。 从批评自身的原因看,文化批评的兴起,是我国当代批评界寻求新的出路的一种努力。过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当代文学批评一直比较注重社会、政治等他律因素对文学的内容构成的作用和影响,而完全忽视对文学自身的特殊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对只重他律因素的文学批评的反拨,我国当代批评界从西方引入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批评方法。这些批评方法在文学自律因素的探讨方面用功颇深,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把文学看作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完全把它与社会、读者隔绝开来了。这种所谓的“片面的深刻”,导致批评视域的狭窄化。文化批评的兴起,无疑起到了纠偏作用。在文化批评的视野中,过去通常被看作只是对文学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或被认为是外在于文学自身的因素,诸如政治、经济、宗教、自然、科技、意识形态等,就必然被看作是文学的范畴而引起重视。 文化批评在我国当代批评界的兴起,还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众所周知,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工业迅速崛起,大众文化犹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使我国的文化景观在短短几年内发生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便是大量的文化现象进入了文学领域,有论者将其描述为“文学已经离开了经典文学时代而开始进入了泛文学时代”[3]。文化批评对于回应这一文化现实无疑具有优越性。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当代文化批评的兴起,是与社会现实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的方向深入,它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诸如下岗工人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等等。面对这些社会问题,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热情、社会参与热情重新高涨,这是他们投入文化批评的内在动因。因为文化批评的特点正在于它的强烈的政治关切与参与热情,它不仅关注社会的文化现实,而且关注与这一文化现实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因此,它要么具有维护现存社会关系的目的,要么对现存社会关系提出质疑和挑战。这表明,文化批评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色彩。 从以上关于文化批评兴起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价值。但是,应当看到,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化批评不过是为文学批评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而任何窗口都是有局限的,都既有打开的一面,也有遮蔽的一面,文化批评也必然会遮蔽一些东西。如果把打开的一面的发现以为是全部,那就会造成另一种误导。因此,文化批评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区分哪些方面是文化批评之解释的优长所在,哪些方面是它的局限。如果不能认识这个局限,进而以文化批评取代文学批评,这对于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将是很不利的。 二 对于文化批评的爆发性流行,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欣慰与振奋,又有焦虑与不安。曾几何时,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因走失于语言学的迷宫而落入形式主义的牢笼,正是文化批评的兴起给人以启示,使人们意识到迷执于语言与形式的文学批评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内容,即尝试把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来考察,这就使得文学批评的视野开阔了。但令人困惑的是:离开文学的形式又何谈文学的内容?即使退一步讲,假如真能从文学的形式剥离出某种文化的内容,那么这种内容还属于文学吗? 有一种非常奇怪却很流行的说法,即把文学的形式批评称为“内部”研究,而把文学的内容批评称为“外部”研究。这种说法意味着文学只是形式,而这种形式可以承载各种非文学的内容,这就把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了。我们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它的审美性;而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便统一于它的审美性,所以任何孤立的形式批评或内容批评都必然因阉割文学的审美性而成为一种非文学的研究或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之所以行之不远,症结正在这里;而文化批评也同样面临把文学非文学化的危险,因而其前景如何,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