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4;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2)05-0018 -06 一、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 所谓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是指开始于苏格拉底、成熟于亚里士多德、以形式逻辑 为主要推导方法的学术思维方式。这种学术思维方式,在西方古代一直到近代实验科学 产生并成熟之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点是从“范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了10 个基本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即“ 被动的姿态和状况”)。根据这些基本范畴的构成要素,人们可以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事 物,进行规范的界定(定义)和划分(分类),使之形成准确的、人们可以约定俗成的“概 念”,例如人们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将它们确定为:“物质—精神”、“时间— 空间”、“运动—静止”、“自然—社会”、“种植—养殖”、“战争—和平”、“正 义—邪恶”等等。 概念定义的精确程度和划分的细密程度,通常标志着人们认识的层次和研究的水平。 依照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逻辑方法,在把握精确的概念之后,人们要严格按照符合“同一 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即“不矛盾律”)这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 前后一致的、非此即彼的、真实准确的判断。再运用这些正确的判断进行推理,最终得 出科学可靠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进行推理的模式,就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三段论式由大前提、小前提 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真实,而小前提和大前提又有直接的联系 (具有“同项”),结论必然也是真实的。 面对真实是学术推论的基本态度和本质方法。真实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辨别真伪也 就成了学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能力。西方传统逻辑思维方法的开创人苏格拉底同自己的辩 手埃弗奇进行的一场“关于正义”的推理论辩,生动地表现了逻辑思维对人类认识和思 辨所产生的磨砺功能: 苏格拉底:欺骗属于哪一类?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即一切欺骗都不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好!照你所说,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那么,两军对战,兵不厌诈,战略 家设计骗过自己的敌人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无言可对…… 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就是西方传统学术思维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思维模式。西方古代 和中世纪的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门类的知识,大多都与这种思维模式的 逐层推导密切相关。 二、东方汉学传统思维模式 东方汉学传统思维模式常常又被称为“国学思维模式”,国学思维模式是服务于汉学 传统“考据”的,以注、疏、笺为特征,以“证明”为目标的思维方式。这种学术思维 方式,起于西汉,盛于唐宋,大兴于明清,是传统汉文化研究中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在政治思想上、民族心理上、学问风格上都有着深刻的内在成因 : 首先,西汉王朝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推行了一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 治措施,使“百家争鸣”成了一种美好的历史记忆。以后的历代王朝对统治思想之外的 学说,一概采取封锁、排斥、打击的态度,甚至演化到大兴“文字狱”的地步,使人们 失去思想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科举考试以对《四书》、《五经》注疏的机械记忆为 主要内容,使读书人的思维受到严格局限,久而久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理性光芒。 其次,以汉民族为代表的华夏子孙世代受“中庸之道”和宗法思想的熏陶,善良的本 性中潜滋暗长出“崇古”、“尚《经》”、“法先王”的民族意识,并在统治者提倡下 渐次形成一种规范的社会道德和行为标准。于是,很少有人敢于对社会、政治、自然和 人类自身的发展,提出独立的个人见解。“我注六《经》”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追求学问 的主要潮流。在言说自己对经文内容理解感悟的同时,出现了两种心理畸变的形态:一 是按照统治者的心理和意图,穿凿附会地曲解《经》义;二是以批注《经》文作为自己 成名成家的手段,通过“我注六《经》”实现“六《经》注我”的目的。其间虽然也有 大胆著述,表现新思想、新方法的有识之士,如王充、李贽、王夫之等,但其思想方法 在当时的影响面并不广泛。 再次,受“内省”心态的左右,学问界形成了内敛式的思维模式,回避问题、远离是 非,成了大多数人处世立身的学问方法和治学风格。连“文起八代之衰”、名高一世的 韩愈,也由于提出“从师”、“进学”的见解而受到世人嘲笑讥讽,不得不写《师说》 和《进学解》来校正视听,指出那种“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世俗弊端。一般人 想要论及有违世俗的观点,就更为困难了。 国学传统思维模式,在“宗《经》”、“明道”为主体的释义笺注和阐发中有其积极 的作用,因为它重视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强调学问的“厚积薄发”,要求每一个做学问 的人,都必须从头到尾、脚踏实地地钻研历代经典,对增强人的学养有着极大的好处。 国学传统思维模式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也很深。远的不必说,就连现代革命史上对马列主 义真理的接受过程中,也曾反复出现字字句句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思潮。究其实, 这种教条主义的主张是同“句句须有来处”、“处处要引经据典”的国学思维模式,有 着直接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