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2)05-0041-05 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活动和及其成果的历史积淀,它不仅规定国民对社会现象的根本 态度及自身社会行为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等活动和方式,而且 作为一种价值观和哲学思维方式,还以其渗透性、扩张性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深刻影 响。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 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的整合与冲突。实际上,这仍然是本 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面对全球化浪潮,面对21世纪,如何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之既渊源于中华民族 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呢? 一 全球化不可能消灭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同质化、文化整合(统合)增强的同时,文化的异质化、文化的 冲突也同步增长。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学习与借鉴。与此同时,由于某 些问题本身已经带有全球共性特征,如能源、环境、暴力恐怖活动等,使得人们开始从 人类整体考虑问题,承认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于是产生了“全球伦理”、“全球意 识”等新的文化观念。这样,全球化的进程就使各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变得模糊甚 至有所丧失,呈现出文化同质化、文化统合的发展倾向。另一方面,与文化统合、文化 同质化趋势同时发展的还有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异质化。文化冲突和文化的异质化实质 上就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正如法国思想家雷吉斯·德布莱所说的那样,在消灭地球上 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是完全失败了。 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消除文化差异,这是因为: 第一,旧的国际经济、文化秩序的存在,使得现实的文化交流具有极大的不平等性, 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的意义上说仍然是西方文化的输出、传播。文化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的差异性,具有不同国别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差异性。当前全球化的主角是西 方资本主义,主要动力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以自己的 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来整合世界的又一次努力。这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确立自 己对当今世界的绝对统治地位,因此,它们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其他民族 和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来“规范 ”其他民族和国家。它们凭借自己的先进传媒和经济实力,使自己的文化获得强势地位 ,又通过文化霸权的扩张,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精神和保存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民族情结和民族意识被强化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历史的创造物,是民族生命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一种民族文化一经产生就会在民族的发展中长期存在而且发生作用。虽然民族文化不是 一成不变的,但是,相对于政治、经济的变化而言,民族文化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且 它的变化也始终存在着继承、连续的一面。处于困难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失去 传统会使自己一无所有,而通过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提高国际竞 争力,而且可以缓解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冲突和其他危机,这样,就激起了不同国家对 自身文化阵地的坚守和价值观念的强固,加剧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 第二,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它总是同一定民族的传统或特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过程中,任何文化都是人类共同性与民族性、 时代性与地域性的有机统一。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区域的,然后才是世界的、人类的; 世界的、人类的也必须转化为民族的、区域的。一般来说,越是具有民族性特点的文化 ,往往越具有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也就越能走向世界。民族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 ,其民族性不仅不会丧失,反而会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中得到强化和锤炼。 学习、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也不是要消灭或代替民族文化,而是要扎根于民族的土壤, 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使异域的东西取得民族的形式和风格,打上民族的烙印。每个民 族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必然要对自己文化进行筛选、扬弃,使民族文化发生转 型。通过借鉴、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使之本土化、民族化,通过分析、筛选和扬弃民 族文化,使之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是创造民族新文化的过程,这也是文 化发展的辩证法。通过这两条途径整合成的新文化,当然也就是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 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 第三,每一种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就像 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由于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文化都集中在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 家和民族之中。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正所谓“寸有所 长,尺有所短”。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互相交流时,产生的现象 异常复杂,有交流,有汇流,有融合,有分解,有斗争,有抗拒,有接受,有拒绝。千 变万化,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世界民族,无论大小,无论新旧,都会有自己的文化 创造,总会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有所贡献。每一个民族都必须承认:任何一个民族不是而 且也不可能是人类文化的唯一的创造者、施与者,而不是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