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被迫走上现代化道路以来,历史已走过一个半世纪。而今,随 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契机。值此之际,对中国文化现 代转型的思想主题与发展逻辑予以梳理,对其成就与问题予以评析,对于更好地把握中 国文化的当代走势无疑是必要的。(注:需要指明的是,由于鸦片战争以来均属世界历 史的现代范畴,加之中国文化自1840年后就事实上是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因此,本文 所指涉的时间包括了通常意义的近现代。) 一、现代性: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以“以夷为师”为历史起点的,虽然它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不能 等同于西化,但中西文化客观上存在着的势差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然与向西方学 习相伴随。对于现代性的追求正是由此成为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文化的 基本思想主题。 对何谓“现代性”的问题有着见仁见智的种种争论,本文赞成把现代性最基本的内容 归结为理性精神的突显、个人主义的兴起与进步历史观的出现三方面(注:详论参见唐 文明《何谓现代性》,《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其中,“理性精神的突显”(注 :“理性”是一个义涵颇为丰富的概念。在广义上,它可以指与迷信、愚昧无知相对立 的人之健全的理智、思想和知识。这里所谓“理性”,系指以人类健全的理智为基础的 、首先在西方主体与客体二分的文化传统之中表现出其成熟形态的、以现代科学精神为 核心内容的人类精神机能。)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不仅是由于理性精神构成了西方文化 传统一以贯之的基本理论特质,更是由理性精神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在中世纪,人不仅自觉地变成了神的奴仆,而且面对自然也是十分弱小的。文艺复兴特 别是启蒙运动之后,人们发现,正是由于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理性能 力,人完全能够亦应当成为世界的主人。由此,人类开始了在理性的主导下认识进而征 服世界的历程。正是理性精神使得人类在一定意义上堪称取代了万能之神的地位:“面 对这种理性的统一性,神与人的区别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事情了,……管理万物的精神与 创造万物的神相似,都是自然界的主宰,与神相像的人具有支配定在的主权,是主人, 具有指挥权”(注: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 出版社,1990年,第7页。)。由此,理性精神的突显成为现代社会区别于前现代社会的 基本标志。进步历史观的出现与个人主义的兴起也是建立在认肯人之理性能力的基础上 的。只有充分显发理性能力,人才能有效地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从而使人类社会的 不断发展成为可能。同样,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是以公民具有对于自身作为独立政治主 体的理性自觉为前提的。如果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义务与自由没有清 醒的认识,个人主义显然就无从兴起。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与民主可以说都是理性精神 的产物。因此,正是理性精神的突显构成了现代性的核心内容,现代性的成就与问题无 一不与理性有关,因而人们对现代性的是非毁誉也总是离不开对理性的评说。 由于师法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理路,而现代性则构成了西方现代文化的核 心内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就体现为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此相关 联,与传统中国文化相比,现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为显明的特点就在于:在中国文化传 统中并未得到突显的理性精神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逐渐得到显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 断推进,素重“德性”的中国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为“理性”所浸润的价值系 统。尽管由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后发性,国人对现代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明确与深入的 过程,但就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整体历程来看,对现代性的追求堪称已贯穿于现代中国文 化的全幅层面。在这方面,鸦片战争时期出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文化范式、戊 戌变法中提出的“统筹全局而全变之”的文化范式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出的科学、 民主旗帜,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对现代性的追求不断从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直至理念层 面的基本标志。由此,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就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规约了基本的精神 方向。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鼎足而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 派与文化保守主义派,虽然在具体的文化主张与文化内容上有着相当差异,但就其基本 的理想目标而言,他们都是力图实现现代化的(注:详论可参见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 中国现代化》,《南开学报》1989年第4期。),亦即都是以现代性为其基本思想主题的 。 二、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现代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 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换言之,现代化始于作为一个外在化的存在而对中国文化 传统产生冲击,而终于成为内在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想。 由于在发生学意义上现代化对于中国文化并不具有内发性,因此,对中国文化现代化 的整体发展历程而言,“外在冲击”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一方面,西化浪潮 对于中国文化之腐朽传统的揭露、批判,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了内涵 空间。对于后起的现代化文化系统而言,没有这种外在化的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亦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冲击为中国文化的现代 化确立了科学、民主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促使中国文化在被动之中开始走上了现代化 之途。 当然,中国文化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 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 “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之转折的历史过程。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这一历史 性的转折点。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