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2)05-0024-06 一、时尚的一般性分析 在形形色色的有关时尚内涵的界定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大类:一是侧重于其作为一 种流行的行为模式,二是侧重于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前者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金布尔· 扬认为:“时尚可定义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语言、时兴式样、礼仪风格等表现方式和思维 方式”;后者则立足于挖掘时尚所体现的价值观及文化内涵。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布 鲁默认为,时尚是一种“流行的或被接受的风格”,常常“被认为是高等的做法”,以 及在某些领域具有比较高等的价值[1]。德国的西美尔认为,“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 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性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 [2](P72)。本人认为,时尚是社会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时尚不仅表现为一种物质样式 、一种行为方式,更包含着一种意义,一种文化。它是根据历史地变化着的各种代码、 样式和符号系统制造出来的。 时尚的表现形式,即时尚的外延可分为3个层次:物的流行,这种时尚是以衣食住行等 方面的物质媒介的流行为基础的,它离不开商品的销售,并有赖于媒介的宣传;行为的 流行,诸如游戏、休闲、兴趣等行为方面的时尚。这种行为的时尚一般都是以群体行为 的形式出现的,往往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并与活动或人际交往的公共场所发生联系;观念 的流行,它既可能是一种较为深刻的哲学或价值观,也可能是一种不太复杂、寿命也短 的思潮,还可能仅仅是某些流行的词汇或语言。 把时尚置于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便会发现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符号特征。时 尚事实上是某一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环境中变更既有风俗后,正在建立和被接受 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方式,它弥漫于社会各种群体和阶层,呈现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 变迁中的一种风气(mode),即生活风格。作为一种生活风格的时尚,在内容上,它具有 这样或那样的丰富性或完整性,在表现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制度性。生活风格上的时尚涉 及到服饰、语言、休闲方式、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的诸多层面,并有一整套与之相应的 文化项目元件。考察了时尚的内涵和外延之后,还必须对时尚符号的肇起、流行作一番 发生学的研究。 时尚的流行首先植根于人的好奇心。早在一百多年前,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就 将“时新原则”视为驱动现代时装变化的基本动力。凡勃伦在嘲笑资产者要靠服装上的 “炫耀消费”和“炫耀闲暇”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不必从事体力劳动后,接着指出:“ 在这两个原则以外还有一个第三原则,也具有几乎同样严格的约束力量……。服装不但 在高价上和不方便上必须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必须考究时新。”如果我们接着凡勃伦的 论述往下分析,就可发现,时尚的新颖性实际上既有时间的内涵也有空间的内涵。从历 时态的时间角度说,时尚的新颖性表示和以往不同,即所谓“标新”;而从共时态的角 度说,时尚的新颖性表示和周围的他人不同,即所谓“立异”。标新遵循的是凡勃伦所 述的新奇原则,越新越好,正如瓦西列夫所说:“时尚有权以自己的独出心裁使人感到 惊奇,有权嘲笑任何陈旧的传统,影响人们的鉴赏力,形成不断变化的美的信条”。[3 ]如20世纪60年代牛仔风劲吹,崭新大胆的服饰也带动了具有前卫和幻想色彩的化妆和 美发时尚。与此同时,T型舞台上骨感模特引发的巨大冲击,更使“美学”定义的空间 大大拓展;立异遵循的则是“自我个别化原则”,即显示自己的个性、不与他人雷同。 因此可以说,时尚肇起于传统与求变之间的差异,发端于社会一体化与个性差异化之间 的张力。 有能力开创一种风气的人,大多处于某种强势地位,能够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这 是使一种风气成为时尚的重要条件。而作为时尚的追随者,一部分是所谓的“前卫派” ,他们是扩展时尚的中坚力量,他们凭借情感、诉诸理性,尽己所能地传播、辩护,使 时尚合情、合理、合法化,他们是时尚之所以为时尚的依靠力量;另一部分则是人数更 多的所谓“影从者”,他们或出于自身的现实需要,或受到外力的逼迫。当人数众多的 “影从者”被卷入某种时尚时,就表明某种时尚的正式形成,因此,“影从者”是最终 成就时尚的人。不幸的是,当他们成就某种时尚的时候,也几乎同时宣告了某种时尚的 终结。西美尔说:“一旦较低的社会阶层开始挪用他们(时尚开创者,引者注)的风格, 即,越过较高社会阶层已经划定的界限并且毁坏他们在这种时尚中所具有的带象征意义 的同一性,那么较高的社会阶层就会从这种时尚中转移而去采用一种新的时尚,从而使 他们自己与广大的社会大众区别开来。”[2](P74)这样,就使得一种风气的扩展及时尚 符号的确立总是在不断的形成与消亡中动态地进行着。 正是这样,时尚的短暂的文化特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时尚的短暂性是时尚与习惯、常 规相对立存在的基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时尚的短暂性是由时尚的新颖性决定的, 因为任何行为或事物一旦失去短暂性的特征,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模式,就会失去其新 颖性的特点,也就难以继续吸引追随者。任何一种时尚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时尚的轮换 性是一种必然。一般说来,时尚的轮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俗式,另一种是变换式。 世俗式,就是将原来十分时尚的东西进行改造,成为很多人都能接受的世俗的东西。 在国外,桌球是一项高档的文娱活动,到了中国以后,这种高尚的活动就慢慢地变成了 十分普及的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人们不再强调桌球特定的设施要求和基本的礼仪风度, 只要能够达到娱乐的目的就可以。 变换式,是将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东西进行包装而成为时尚。如文身是人类文化的一个 重要标志。在吴越等地,早期土著民族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民族文化逐渐消亡。1949年以后,文身被视为土匪、流氓以及不良分子的标识,如 今文身又开始复活,都市里的人们已经注意到文身的审美价值,敢于领潮流之先的人就 将自己喜欢的图文刻在身上,显示一种脱俗的美。 时尚的肇起、流行和其实现途径,有时是借助于组织化极高的机构和群体,利用其权 力优势强制推行,但更多的是通过社会流动和信息传播自觉或不自觉实现的。在现代社 会,时尚的真正制造者是大众传媒,因为所有当代人所感知的世界都必然要以大众传媒 为中介,都是大众传媒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图景。在一个世界变成图景的时代里,大众 传媒具有全能的品格。虽然我们可以说大众传媒发布各种消息的终极目的,是赚取以商 人为主的客户的钱,因而大众传媒实际上是受制造商和经销商们控制的。但是由于商业 对大众传媒的全面依赖,使它无力且无意对抗和指挥大众传媒整体。所以,大众传媒的 全能品格并不会因商业化而受到损害。事实上,大众传媒本身就是文化和商业合二为一 的产物。于是我们看到了大众传媒不断预测各种流行趋势,赞美各种产品,推出歌星、 影星、体育明星、彩票中奖者等各类大众偶像,而无数的人则开始疯狂地追逐这些已成 为时尚的事物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