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理论标志,在实现跨世纪 伟业中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这种理性的、自觉的先进文化意识。大学作为新思想的策 源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文化中心,如果缺乏先进文化对师生的培育和塑造,没有一种 进步的文化精神提供价值支撑、行为规范和力量整合,学校就会失去秩序、稳定和前进 的方向。先进文化应该成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生存境界。 一、以先进文化为生存境界实施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 校园文化的时代主题和社会品质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每一 种民族文化,都有进步的文化和落后的文化。只有先进文化才是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荟 萃、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帮助人们树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 规范人的行为,引导社会进步。在当代中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 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师生的文化创新活动。大学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是文化 建设的骨干力量,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主要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 代表,是劳动人民文化创造活动的总结者和提高者。大学文化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枢 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和重要内容。首先,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 它所包含的学校精神、制度范式等文化因子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拓展着社会主义管理 经营思想的内涵。其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道德文化,为社会提供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 要示范标尺,高校的校风、学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风气,是社会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实 践活动。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科技文化,更是社会文化思想的晴雨表。高校师生 思想活跃,使得高校往往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策源地。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的思 想、人格、智慧、胆识和风格,充分地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每一个方面,他们既是最具革 命因素的科学技术的实践者,更是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者。 作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形态的大学文化,需要铸就自身的时代主题和社会品质。校园文 化是学校所处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正如列宁所说,认为“ 学校可以脱离生活,可以脱离政治,就是撒谎骗人”。大学实施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先进文化为目标,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展示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使校园文化在思想内涵上 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断积淀先进文化的品质特征。 二、以先进文化为生存境界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区域 风格、大学气派的校园文化范式,使校园文化获得新的精神形态 大学建设校园文化,只有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区域风 格、大学气派的校园文化范式为目标,才能获得新的生存境界和精神形态。 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大学文化建设追求先进文化生存境界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社会主义 文化赋予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根植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形成具有浓郁 民族风格的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生存状态。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精 神,弘扬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诸如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助 人为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勤奋求索的道德准则,教书 育人、报效祖国的民生理念等,都深深地融合在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大学文化建设在坚 持民族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关涉所处区域内的文化精神,挖掘区域优秀文化资源, 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基质和精神状况,努力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科学性和示范性是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先进文 化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大学建设先进文化,要从总 体上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资源,观照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科学转化。一方面,校园文化必须正确地反映自然和教育教 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按照科学精神创设制度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和行为,构筑学校 精神价值系统,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 的要求,一切着眼于时代的变化、发展,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科学,加强科学文化研 究,坚持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努力成为科学的社 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源泉;再一方面,就是要捕捉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并结合高校自身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和整合思想文化要素, 使科学精神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之中,铸造中国校园文化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 与校园文化的科学性紧密联系的校园文化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对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园 内的价值取向具有示范性,而且对整个社会文化和其他群体文化也有不同程度的示范性 ,即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带头作用,并成为其他群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追随和模 仿的对象。同时,走出校门的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特殊作品,也易于成为青年模仿和追 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