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2)05—0059—06 一、引言 全球化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经济全球化潮流发端于西方世界,近10 多年来,其趋势日益明显。然而,文化是否像经济一样,形成全球文化,是当前讨论全 球化的学者争论较多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有可能会形成全球文化。因为经济全球化将对各民族文化产生很大 影响,“全球性的互动和一体化导致差异的缩小,全球性的规范、思想和实践将压倒本 地的规范、思想和实践。”有一些学者忧虑,“全球化进程中的许多文化流动,主要反 映的是西方的利益、价值和思想,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将导致美国的象征和通俗 文化在全球传播。”[1]1990年,《理论、文化和社会》(Theory,Culture and Society )学刊出一特刊《全球文化》(Global Culture),后来编成一本书,叫《全球文化:国 家主义、全球化与现代性》(Global Culture:Nationalism,Globalization and Modern ity),共收入23篇论文,有的学者赞成全球化或国际化,并提出实践的方法[2](P162) 。 第二种意见认为,从国家文化这个角度来看,在没有组成一个世界国之前,不可能有 一种整合的全球文化。[2](P162)有些学者指出,“全球性的互动可能会导致各种文化 的新融合,全球一体化也可能激起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防范意识,全球性规范必然会被 人们根据本地传统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且目前正被人们强调的一个全球性规范,便是文 化差异有其自身的价值,况且文化上的流动和影响是相互的,美国没有办法实现全球性 的文化霸权。”[1] 从目前的世界文化格局来看,第二种意见更有说服力。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强 化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社会联系,促使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相互影响。然 而,文化与经济不同,全球化趋势虽然会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有较频繁的接触,并能 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各自的文化,但很难形成全球同一性的文化。在国家和民族没有消亡 之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将会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多元化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国文明是独具一格的文明。中国 人曾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时代,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与当代西方文化比较 起来,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小得多,它是区域性的文化,主要辐射圈在本土、东北亚 和东南亚一带。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衰落,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幅射面逐步缩小,而 西方文化的幅射范围则日益扩大。近几年来,政界和学界均强烈呼吁“复兴中华文化”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如何复兴中华文化?如何保持文化多元化趋势?如何维护 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这是学术界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 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说明。本文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角度来说明这一问题。 二、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化是可分的,20世纪30年代陈序经等人提出的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础——文化不可 分论,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被吴景超、张熙若等人驳倒,并认为文化是可分的。[3~5] 文化可分说为引进先进文化和保留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哪些方面应该 多引进世界先进文化,哪些方面应该多保留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需要作进一步的理 论分析。 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分为两部分:民族性 文化和世界性文化,或者说民族性较强的文化或世界性较强的文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文明——科学技术及其物质文明是世界性的,而文化——伦理、制度、礼俗等是民族 性的。(注: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精神文化是“文化”,物质文化是“文明”。关于这两 个概念,学术界争论很多。一般而言,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文明”,通常把文明视为 文化的高级阶段。因此,本文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概念。)20世纪之前,德 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 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如德国文化社会学家艾尔夫雷德·韦伯(Alfred Webe r,1868~1958)认为:“文化与文明的分别,便是文明是‘发明’出来的,而文化是‘ 创造’出来的。发明的东西可以传授,可以从一个民族传授到另一个民族,而不失其特 性;可以从这一代传到那一代,而依然保存其用途。凡自然科学及物质的工具等等,都 可视为文明”,“文化既是创造的,所以它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民族性的表现,只有 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能保存其原有的意义,别个地方的人,如抄袭过去,总会把原意 失去的。凡宗教、哲学、艺术、文化等,都是属于文化一类的。”[6]另一位德国学者 麦其维(Mac Iver)也称“含有世界性之文化”为“文明”,“含有国别性之文化”为“ 文化”。[7]而其他一些学者,如日本的伊东俊太郎[8](P18)和中国的程天放[9]、汪少 伦[10](P194~195)、黄文山[11](P722)等人也持相近的观点。 前述多数学者均认为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是世界性的,而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则是民 族性的。这种分法未免过于绝对,其实,无论是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具 有世界性和民族性。不过,物质文化的世界性较为明显,传播较快,易于为其他民族所 吸收。而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民族性较为显著,不易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