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回顾和探讨抗日战争历史,借鉴其经验,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进行总结,更是十分必要的。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大有方兴未艾之势。1990年1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正式成立,产生第一届理事会;1991年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成立,9月,该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编辑的《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两会一刊的创立,大大促进和繁荣了中国抗战史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近5年来已有800余篇论文在学术性刊物上发表;新出版的专著、资料性书籍也在逐年增加,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主编的《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军事科学院军史所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实录》等;出版的论著性、纪实性丛书主要有: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计有50种之多的大型丛书“抗日战争史丛书”。该丛书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抗战八年的概貌,1992年6月以来已陆续面世。还有重庆市政协等单位编辑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等。此外,地区性、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也在相继举行。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其独具丰富的历史资料的特点,大力推进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成为国内研究抗战史的中心。总之,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广大史学工作者不仅对原有问题作出重新论证,还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在史实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取得新的成果。本文在此仅作择要概述,以供参考。 一、日本侵华的社会政治考察 对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日本政治进行考察,揭示其发动侵华战争的社会历史原因,是近年来抗战史研究的较新领域。一些论文从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意见分争等方面进行研讨,以期找出其侵华的要害所在。 有的研究者指出:日本侵华的起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早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日本就把对外扩张作为最高国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西方各国忙于欧战之机,妄图独占中国,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正式确立了以武力“征服满蒙”、“征服支那”的侵略政策。同时,日本侵华又是国内矛盾的产物。1929年,日本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经济锐减,三分之二的农民失去土地负债累累,失业工人达300多万。从而引起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城市的劳资纠纷、农村的租佃纠纷、流血事件此伏彼起。日本统治集团为从严重的危机中解脱出来,企图通过在中国大陆的扩张,解决日本的现实问题,这就是当时的日本政治。① 有的研究者认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发动是日本统治阶级在战争目标的提出、实施乃至迅速升级,即由吞食中国领土、主权升级为全面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完成的。指出:日本军方是侵华急先锋,其侵华计划及行动与日本政府力图控制华北的政治目标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西安事变之后,日本由策划华北自治转至要以武力夺取华北,迫使南京政府屈从其侵略要求,而后转向北进,消除其称霸东亚的“严重障碍”。为此,日本中国驻屯军挑起了卢沟桥事件。但因其战争目标与综合国力不足及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而不得不以局部战争推进其“大陆政策”。后经过上海事变,又将战争目标升级,1937年12月初制定了全面征服中国的战争目标,并实施了相应的军事行动。至此,日本完成了侵华战争的全面发动。② 也有研究者撰文考察了日本移民政策与侵华的关系,提出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其实施“大陆政策”企图永久占有这块土地的最重要步骤的观点。其列举史实为证:1927年6月,日本东方会议制订《对华政策纲要》奖励向中国移民,1931年即开始一定规模的移民,集团移民和“青年义勇队”移民。1936年关东军司令部作出《满州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广田内阁即将移民列入国策,以后便进行了不断的移民,直至战败为止。③ 还有的作者分析了日本知识分子在日本军国主义大搞侵略扩张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的两种不同角色,指出:就其整体而言,他们是日本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但同时他们又在统治阶级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发挥了特殊的、不尽相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历史作用。一部分知识分子为发动侵华战争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氛围;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罪恶的战争进行淋漓尽致的揭露,在行动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战斗争。④另有一些作者从剖析日本侵华谬论的特点出发,揭露其侵华的政治起因。指出:日本侵华谬论与侵华进程紧密配合;离间中国与苏英美的关系、离间国共关系;从历史、地理、种族、文化上寻找侵略“根据”。把侵华战争说成是“同情”和“救治”中国的“圣战”,以此欺骗日本人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⑤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经济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经济研究已经打开了新的局面。一些专著、论文分别从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具体经济改革进行考察,也有的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全貌进行分析论证。 有的作者指出,晋察冀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后,地主、旧式富农占有土地减少,农村地主阶级削弱,中农和贫苦农民地位上升,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大大削弱或趋于消灭。有利于农村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认为这是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另一种方式。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