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国民党自成立至今,内部分歧不断,几乎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都有新的政治组织从中分裂出来。其原因在于,无贯穿始终的实际纲领和一致的信仰;阶级成份复杂;组织上缺乏合理性和进步性。国民党的多次公开分裂,在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性质。 关键词 国民党 公开分裂 内因 性质 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征,那就是“分裂”。国民党象一个裂变的元素,从其成立至今,不仅内部争斗,分歧不断;而且,几乎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政治组织从中分裂出来。 国民党之滥觞——同盟会时期,分裂就象暴风骤雨般地袭击了这个雏形政党。1907年8月,吴永珊等一部分同盟会会员,联合一些会党首领,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共进会,与同盟会分道扬镳。1907年12月,集体加入同盟会的光复会,在陶成章的带领下,又重新树起了光复会的旗帜。1910年7月,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声称:“本会由中国同盟会会员之表同意者组织而成”,“凡中国同盟会会员依本会法律入会者,皆为本会会员”①。孙中山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统一团体,一下子便分成了几个组织。这些组织虽然在反清的目标上是共同的,但却有主辅之争。共进会的焦达峰曾与黄兴言:“异日公功盛,我则附公;我功盛,公亦当附我”②。 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又一次出现裂变。1912年初,一些同盟会会员与一些立宪派、旧官僚和其它革命组织的成员一道,先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联合会”,“共和统一会”,“统一共和党”等组织。而“同盟会四川支部不经本部同意,自行改为‘共和党’。云南支部一部分会员也发起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云南分会。”③ 面对着同盟会的裂变,宋教仁为了实现政党政治的需要,着手改组同盟会。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实进会合并成“国民党”。孙中山对此深表赞同,曰:“今日合五大政党为一国民党,势力甚为伟大,以之促进民国政治之进行,当有莫大之效果④。然而,这个大杂烩的国民党在“二次革命”中十分软弱涣散,并在袁世凯的收买分化下,很快分裂成为“相友会”、“政友会”、“癸丑同志会”、“集益会”、“超然会”等政治小团体。孙中山为了复兴革命,于1913年9月27日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华革命党”。但一些老同盟会会员,如黄兴等人,却因不赞成中华革命党党员都必须宣誓效忠孙中山一人的做法,而拒绝加入,另组“欧事研究会”。 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破灭后,资产阶级的国会得以恢复。孙中山因见国会中国民党仍占多数席位,为发挥国民党议员的作用,开始考虑恢复国民党。1916年10月13日,他致函全国各同志:“现弟为党务扩张计,应徇众议为复党之准备。”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改为中国国民党。此后,孙中山又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中国国民党进行了大改组,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 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国民党内部又一次出现分化。起先是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随后又是北伐时的宁、汉、沪三派之争。1928年,伴随着国民党内部争斗的加剧,以及国共两党战争的发展,谭平山、章伯钧、季方等组织了“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邓演达将其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以后,蒋介石依靠特务统治,对国民党实行了严格的控制。但其内部纷争仍在。以汪精卫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胡汉民、孙科操纵的“国民党再造派”,以及老右派集团西山会议派,同蒋氏集团相互争斗不已。抗日期间,汪精卫集团还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公开叛国投敌。 抗战后期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党又一次公开分裂。1941年,一些国民党人及其它人士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民主大众同盟”。1943年,一部分国民党人和民主人士着手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5年6月与1946年3月,“民联”、“民促”先后成立。1947年11月至1948年1月,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联合国民党内其他爱国人士,又成立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冬,国民党溃逃台湾,蒋介石于败损零落而消除了许多派性的阻梗之后,实施了他早就敲定的改造国民党的计划。1950年7月以后对国民党残部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造,使得国民党辞别公开的分裂达四十余年。但时至今日,国民党又出现新的分裂。1993年8月10日,国民党内的一些非主流派人士正式脱离国民党,另组“新党”。 国民党的多次公开分裂,有着各方面的内在原因。现概括如下: 1、无贯穿始终的实际纲领和一致之信仰 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国民党,名义上都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政纲的。但由于国民党在吸收党员时缺乏严格的标准,加上三民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实用性不足,以及其它原因,许多同盟会会员和国民党党员,并不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同盟会时期,有的会员是“一民主义者”,他们热衷于排满,认为在推翻清王朝之后,“无论专制、立宪、均可甘心”⑤。有的会员是“二民主义者”。他们既要种族革命,又醉心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但对平均地权一点也不感兴趣。此外,还有国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种政治思想上的多极倾向,不仅使得同盟会在建立之初便出现分化,而且给后来的国民党以很大影响。何香凝在谈到同盟会当时的思想分歧时说:“所以后来国民党发展为左右两派,也是早有原因的。”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