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米特洛夫(1882年6月—1947年7月)是保加利亚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卓越活动家。他在共产国际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重要的报告,提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大会通过了相应的决议。这标志着共产国际的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这一变化,对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季米特洛夫还发表许多文章和演说,支持中国革命,在季米特洛夫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制定、完善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实现了中共策略上的转变。 一 共产国际世界战略的转变,开始于1934年5月23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法共书记多列士的文章《为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法国共产党》。同时,《真理报》还发表了《争取统一战线,反对分裂》等论文,指出共产党人完全可以同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进行适当的反法西斯联合行动。这是共产国际转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信号。共产国际七大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始筹备的。 对于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季米特洛夫早在1933年的莱比锡法庭上,同法西斯进行的辩论中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阐述了共产党人反法西斯斗争策略的重要原则,并着重阐述了与社会民主党和其他工人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①季米特洛夫经过英勇斗争被宣告无罪释放后,于1934年2月27日到达苏联,当即受到斯大林等领导人接见,季米特洛夫是举世瞩目的“国会纵火案”的重要当事人,以及他在莱比锡法庭上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赢得了包括社会民主党人在内的全世界广大工人群众的极大同情、支持和尊敬,这使得他有资格和条件成为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斯大林亲自提议由季米特洛夫领导共产国际的工作。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共产国际七大于1935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全世界65个共产党的51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共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二十多人,王明、康生、周和森(高自立)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孔原当选为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在大会上发言的有周和森、康生、孔原、王明、梁朴(饶漱石)、欧阳生、王荣(吴玉章)、李光(滕代远)、赵毅敏、宋一平等(以上按发言时间顺序排列)。 七大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季米特洛夫在大会上作了《关于法西斯的进攻以及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以及对大会讨论的答复《工人阶级统一起来反对法西斯》和大会的闭幕词《代表大会的收获》。季米特洛夫在上述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季米特洛夫一再强调:法西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最直接、最危险、最凶恶的敌人,应当集中力量与之斗争。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特别尖锐化和劳动群众迅速革命化的情况下,“居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日益依靠法西斯来挽救自己的命运,以便极其残酷地来掠夺劳动人民,准备帝国主义的强盗战争。”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必须建立行动的统一,必须建立“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全国规模和国际规模的无产阶级统一行动,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它不仅能使工人阶级进行有效的自卫,而且能使工人阶级对法西斯,对阶级敌人进行胜利的反击。”季米特洛夫强调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地位,并就成功地实现这种政策的前提,它对无产阶级开展进一步斗争的意义,反对这种政策的主要论据,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统一战线的最好方法,统一战线运动发展的前途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 其次,必须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法西斯在向资产阶级民主本身发起进攻的同时,它不仅威胁着共产主义运动和革命工人运动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威胁着一切具有不同政治信仰的工人政党和组织,还威胁着所有为民主和平和社会进步而斗争,以及憎恶和反对残忍的暴力与战争的人们。这样,就为无产阶级有联合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甚至联合资产阶级中的某些反法西斯势力,为采取反法西斯统一行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季米特洛夫又提出必须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他指出:“在动员劳动群众同法西斯进行斗争方面,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最后,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季米特洛夫在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人民反法西斯阵线的基础上,要求在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个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时,必须要注意的是,该国群众反帝斗争所处的特殊条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程度,无产阶级在这种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共产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广度。但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应联合一切准备“为拯救自己的祖国和本国人民而进行切实有效斗争”的反帝力量。季米特洛夫只是指出了一般的原则,而未说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何组织统一战线及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他认为应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个问题在巴西和在印度、中国及其他国家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