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国民党地方系①部队广大将士在这场战役中同仇敌忾,积极参战,奋勇杀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本文仅就地方系部队的对日参战及其作用和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淞沪会战,是一场以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主力,地方系部队协同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参加这次会战的各路地方系部队,主要是南方(含西南诸省)的地方军事集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部分地方军事集团中颇有影响的上层将领及国民党要员其爱国心有所萌发,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中,一方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并未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另一方面,民族矛盾的激化又使他们不愿因内战而放弃抗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的情况下,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抗日行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利用其在西北军中的影响及他个人在国民党中的声望,坚决要求抗日。他致力于领导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由几千人迅速扩大到10余万人。北方的东北军中部分爱国将领自“九·一八”以后,也揭起了抗敌旗帜,主动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南方,1932年1月28日,福建蒋光鼐、蔡廷锴等19路军将领在上海率部抗战。接着,又联合广东李济深等发动了“福建事变”,宣布反蒋抗日,并要求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的反蒋抗日活动也极为活跃。华北事变后,李宗仁会同宋哲元、刘湘等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同东北军张学良联络。继又联合广东陈济棠于1936年6月发动两广事变,将所部改称“抗日救国军”,宣布出兵湖南,北上抗日。同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同力主和平解决的四川刘湘积极酝酿抗日联共。不久,双方在桂林与中共代表直接会晤,签订了反蒋抗日联共的“川、桂、红协定”。“七·七”事变寇深祸亟,李宗仁在广西组建4个军共40个团,改编为3个集团军,由李品仙、夏威、廖磊分任各集团军总司令。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后,廖磊的第21集团军投入了淞沪战场。与此同时,四川省主席刘湘将出川抗战的部队改编为两个集团军。第23集团军在刘湘亲率下,出川鄂大道奔赴平汉铁路前线,川军第26、144、145师以及驻贵州的杨森20军亦增援淞沪战场。广东、湖南、湖北、福建、贵州、安徽、浙江、云南、河南的一部分地方系部队,以及部分东北军、西北军旧部亦在国民党当局调动下,先后赶赴淞沪参战。 淞沪会战自8月13日拉开帷幕。各路地方系部队为共赴国难,尽心尽责,表现十分突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一批作风顽强、治军有方的地方系高级将领亲临指挥。桂系“小诸葛”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身份参与了淞沪战役高层决策。他多次冒着战火亲临阵前察看战情,协助蒋介石指挥和谋划。“铁军英雄”张发奎出任淞沪战区第8集团军总司令,负责上海右翼方面守备。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粤系将领,曾参予指挥过上海“一·二八”抗战,1937年春又负责构筑苏、浙边境自乍浦——嘉善——西塘镇之线的国防工事,对苏浙沪战场颇熟。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是张发奎在北伐时期的“黄金搭档”,两人配合默契。在军界中颇负盛名的老将还有刘兴、廖磊、刘建绪、吴奇伟、杨森、刘和鼎等。淞沪战争初起,冯玉祥将军被任命为第3战区司令长官(9月21日以后由蒋介石自兼)冯乃献身于国难,写下遗嘱7条留给家中,在近一个月的任职期间,以其职业军人的特有素质,常不避艰险,奔走前沿为部属排忧解难,为激励士气颁发了《对日本作战特别办法》;作战方面,提出对日军阵地破坏办法,以及给各指挥官其他一些临时措施和指示。在冯的带领下,中国军队曾将日军赶到黄浦江一边狭长地区。 二是参战热情高,士气极为旺盛。不管是边远省区部队或中央旁系,也不管是高级将领或士兵,均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抗日热情。例如,川黔两省军阀过去只知内争、不为国事,割地为王、闭关自守,这次,在民族精神感召下,都能舍弃防区,远离故土,奔赴抗日前线。一贯拥蒋反共最坚决的杨森,在淞沪前线赋诗云:“满天峰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如雪月如霜。”②表达了抵御外侮的决心。他不顾血本,亲率所部20军战斗在大场、蕴藻浜一带主战场。 三是放弃各自为战,怕被侵吞的陋习与戒心。由于历史形成的拥兵自重、以邻为壑的陋习,使地方系部队在作战中往往只为自己打算,不能协同作战,甚至互相制肘。而在这一次会战中却能主动配合,相互支援。如驻真如国际无线电台胡宗南某部遭敌围攻,湘系等19师李觉部主动出击,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将敌击溃。因会战需要,“杂牌”常以团营为单位编入中央嫡系军,如黔军102师奉命进至苏州河南岸时,胡宗南命该师两个团分别拨归其第1军、第8军指挥,渡过苏州河各就位置。该部官兵纵有被分割瓦解的疑虑,仍能夜暗偷渡,一举突击过河,分别到达指定位置,解除了胡宗南17军团侧翼的威胁。上述战例,在过去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四是誓死效命沙场先后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中下层官佐,而且有不少高级将领。淞沪战役是8年抗战牺牲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保卫战。广大国民党军将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为抗战捐躯者无数。据有关资料载,③地方系高级将领以身殉国的,有在会战中第一个战死的师级将领第18师师长朱耀华(湘系)、第67军军长吴克仁(东北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川系)。少将旅长阵亡的,有第170师庞汉桢(桂系)、第171师秦霖(桂系)、第90师宫惠民(粤系)和第172师夏国璋(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