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仅就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中国抗战中的突出作用作一阐述,以强调在中国革命的任何阶段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丢掉农民的道理,并以此作为对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 (一)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农民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整个革命事业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革命中,其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把农民做为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朋友,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求得解放的斗争中,农民阶级是首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巩固工农联盟和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在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原则。在抗战初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方针,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并团结了各民族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持久战,直至把它赶出中国,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民不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就没有革命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而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至于党的建设,也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就其党员出身成分看,绝大多数也是农民或来自农民的家庭。所以,我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不容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攻受挫,几乎是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正是由于及时深入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紧紧依靠农村广大农民,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才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因此,可以说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有谁不了解这一历史事实,他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革命。 (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大规模侵略。中国革命所面对的敌人中,除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外,日本帝国主义已成为头号敌人。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不进行烧杀淫掠。一时间,很多农村变为废墟,数以千万计的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此,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一样,痛感国破家亡之苦,坚决要求抗战,积极参加抗战并成为抗战的主力军。 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侵略中国时,力量是很强大而且十分凶恶。在我国民族独立、国家安危受到严重危胁的关键时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当时虽然已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他们根本不想发动和支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参加抗战。他们害怕人民群众起来会危害他们的反动统治,对内仍然坚持独裁反共,对外消极抗战,随时准备妥协投降。千方百计地限制和反对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实行一条单纯由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结果是一败再败,反而助长了敌人的侵略气焰。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全民族的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抗战的开始,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实行由千百万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一致抗日的全面抗战路线。认为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才能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8月,召开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明确指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开始的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政治主张。明确提出:要“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和“改良人民生活”等等,就直接间接地说明了我党对于农民的主张。因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全国人民总动员”主要是动员农民;改革政治机构,“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主要也是给农民以民主,改善农民的生活。《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确定的几条活动方针,无论是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还是在有利于抗日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无不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为了动员和获得农民这支革命主力军,以利于抗战,中国共产党主张要把抗日与反封建结合起来,把民族解放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提出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实现了以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到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转变。这种转变对调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少奇曾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中,作了充分的说明:“抗日战争没有占全国人口百分八十以上的农民参加,是不能胜利的。便是全国各地最大多数的农民都是处在救死不暇的状态中,因此,他就更无力来救国。所以在抗战的时期中,正确合理地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一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第817页)由于当时民族危机紧迫,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使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调节。凡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方,广大农民参加抗战和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就高,根据地就巩固。因此,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策,也是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于调整农村的阶级关系一致对外,加强根据地建设,进而促进广大农民掀起抗日高潮的到来,起到了特定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