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一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已成历史定论,但笔者认为,这一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两种性质的革命同时并存、交互更替的时期。关于这种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次国共合作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得以延续 1922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运动”遭到失败。不久,他毅然改组国民党,转而与共产党合作,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序幕。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问题在于如何客观地看待国民革命的性质。我以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国民革命是孙中山捍卫共和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跟“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与“护法运动”是一脉相承的,带有浓厚的旧民主主义色彩。按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的论述,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在于:(一)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二)革命的目的与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领导权,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直接决定着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 从领导权问题来看。国共合作后,资产阶级是否丧失了革命的领导能力和地位并“让位”给无产阶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从主观上看,孙中山联共的目的在于借助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力量,壮大国民党势力,实现“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在他看来,国民党“为国中唯一的革命党”和“有主义的党”,只有它才能担起完成国民革命建设中华民国的使命。因此,国民革命应以国民党为中心,一切革命分子都应集合在国民党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孙中山需要联共,但他联共是以共产党人服从国民党为前提的,孙中山力主“党内合作”而不赞成党外合作,其用意就是把共产党置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从客观上看,当时国民党仍有相当的影响和实力。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孙中山,在国内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他是共和的象征,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象征。而国民党仍然是一面“通俗的革命旗帜”;它掌握着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控制着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中部地区;它的海内外成员号称30万。这是当时处于秘密状态下只有数百名成员的共产党所不能比的。 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成了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但“联盟”内并非四个阶级平分秋色,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的仍是原国民党员。国民党的领导核心依然是孙中山为首的包括廖仲恺、邓演达、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元老派和新骨干。共产党员虽然也参加领导工作,但并未掌握最主要的领导权。国民革命的重大斗争不外乎工农运动和军事斗争两个方面,工农运动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则是国民党领导的,尽管共产党在军事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个军事斗争的领导权和指挥权都在国民党手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武装力量掌握在国民党手里,武装斗争由国民党发动和指挥,因此可以说,国民革命的主要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即资产阶级手里。 从国民革命所追求的前途来看。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从辛亥革命到护法运动,都是为了建立和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是在于国共合作后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是一如既往还是有了变更?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作一分析。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三民主义”以新的内容,突出了反帝反封,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把国民党政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国共合作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但是,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新民主主义。新“三民主义”仍未能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纲的要求。反封建,本来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而在强敌入侵主权沦丧的国度内,反帝则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先决条件。尽管孙中山日益认识到工农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唤起民众”、“扶助农工”的口号,强调主权在民,并具有建立反帝反封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朦胧思想。但是,不可否认,他所规划的国体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个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可能是工农阶级而是资产阶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孙中山主张‘唤起民众’,或‘扶助农工’。谁去‘唤起’和‘扶助’呢?孙中山的意思是说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总是隐瞒这种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9页、第2卷第676页)至于政体,孙中山虽然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主张用“五权宪法”来代替三权分立,即在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从而建立“超乎欧美之上”的政权形式。但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只是“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它与三权分立并无本质区别,并未跳出资产阶级议会政体的窠臼。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广东国民政府或武汉国民政府,都是试图按新“三民主义”建立起来的政权,但都不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产阶级为主体。 由此可见,国民革命仍带有浓厚的旧民主主义色彩,它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得以延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国共合作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显示了自己的威力。中国共产党成立,无产阶级实现了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勇敢地担起了领导革命的责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则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