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和传言称,毛泽东对秦始皇及其“焚书坑儒”、专制政治很是赞赏。这颇使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许多人困惑,乃至发生错误的联想。毛泽东究竟怎样评价秦始皇?最近前中共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同志撰写了《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这本著述,书中征引了作者亲聆毛主席教诲的笔录内容,提供了有关毛泽东对秦始皇评价的较完整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应当说是真实可信的。这部分材料可以帮助人们澄清这方面的认识。现将有关文字征引如下(书中引语未加引号,今照引): 谈到秦始皇,毛主席说,人们从书中得知,秦始皇有焚书坑儒的恶行,因此把他看作是大暴君、大坏人。焚书坑儒当然是坏事,它把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给挫折了。但我们对什么事都应当有分析,秦始皇并不是不问什么书都焚,也不是不问什么儒都坑。他焚的是“以古非今”的书,坑的是孟子一派的儒,其实只有460人。孟子主张“法后王”,所以孟子一派人书是“以古非今”的。而荀子一派则相反,主张“法后王”,推行法家一派的学说。秦始皇是主张“法后王”,反对“法先王”的。所以他并不坑荀子一派的儒,也不焚荀子一派的书。秦始皇“以古非今者族”的主张值得赞赏,当然我并不赞成秦始皇的滥杀人。当时,要由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制国家,不实行专政是不行的。但对孟子一派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太过火了。政治上要实行专政,文化上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这一条秦始皇是办不到的。 说秦始皇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太武断了。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原来的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变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些事关中华民族兴盛的大事,能说不是好事吗?秦始皇还在陕西关中开凿了有名的郑国渠,长三百余里,可灌溉农田四万余顷,直接于生产有益,于人民有益。秦国也因此富强起来,终于把六国吞并了。能说这不是好事吗? 秦始皇是一个大独裁者,有些历史学家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毛主席认为,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有分析。秦始皇有独裁的一面,也有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面。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后者在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积极因素。秦始皇当全局的情况看准之后,他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主攻方向上来,而且在实行主攻任务的时候,有很大的决心,很大的气魄,很顽强的毅力,敢于力排众议,不听那一套动摇军心的话。在1959年4月上海会议上,毛主席针对当时工作中存在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提出:要学习和借鉴秦始皇善于集中力量于主攻方向,同时要学会走群众路线。也就是把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毛主席说,不利于群众的事情就是不利于国家,没有什么有利于群众而不利于国家的事。秦始皇并不是没有过错,给秦始皇翻案,要看到他还有重大的过错。历史上的秦始皇搞专制独裁,同群众路线是根本对立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走群众路线的秦始皇。一方面领导上不要给人乱戴帽子,允许保留意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方面领导要以身作则,提倡作自我批评。这样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在这个基础上集中起来,这是革命的秦始皇,集中统一就有了群众基础。 为什么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不到三年就灭亡了?古来许多政治家、历史家作过多方面的研究。毛主席对汉朝贾谊的《过秦论》最为赞赏。他说,贾谊是政治家、历史家,他写的《过秦论》是以人民力量和人民的向背为基本立足点,来观察国家兴衰、帝王成败的。所以,《过秦论》最后的一句话概括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人民施行暴政,丧失了民心。这是值得后世汲取的深刻教训。 由上述引文可知,毛泽东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并没有一概否定或肯定。评价的立场是十分正确的,观点是辩证的、符合历史实际的,采用的是具体分析的方法。总之,毛泽东的评价是科学的。综合起来看,我以为毛泽东的见解至少有四个要点: 1、评价秦始皇等历史人物,毛泽东最根本的出发点是:看其作为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即是否有利于生产、有利于人民:“不利于群众的事情就是不利于国家,没有什么有利于群众而不利于国家的事。”这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通的。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褒贬,就是按此标准来衡量的。所以,毛泽东赞赏贾谊《过秦论》对秦亡原因的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就是说秦亡于对人民施行暴政,丧失了民心。这是后世应当汲取的深刻教训。这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历史观上的“人民本位”思想,完全正确,也是他评价历史人物的总原则。 2、有了总原则,毛泽东又对秦始皇的具体作为加以分析。正面的,如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使车同轨,书同文字,变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些事关中华民族的兴盛;又如开郑国渠灌溉农田,有利生产,有益人民;秦始皇促进国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有利于社会进步。这些都是大功劳,应充分肯定,所以要给秦始皇翻案。反面的,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滥杀人,太过火,破坏了文化,当然是坏事;他又实行专制独裁,“同群众路线是根本对立的”,是“重大的过错”。这些都应否定。 但是,上述否定并不是一概否定,还要进一步具体分析。如焚书坑儒是坏事,但秦始皇只杀孟子一派“法先王”的460个儒生,不杀荀子一派“法后王”的儒生;只焚“以古非今”的书,不是什么书都焚。因为秦始皇要推进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他“不实行专政是不行的”。可见,秦始皇的这种坏事在当时有其必然性因素,难以避免。再如秦始皇搞独裁,是重大过错,但这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主攻方向上来”,目的是要吞并六国,统一中国。这又有进步性,而且从领导方法上讲,也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毛泽东上述分析法,很辩证,是有说服力的。比起某些历史学家评价人物好则皆好、坏则全坏的做法,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