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主义是五四时期对青年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是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新思想”与五四时期的政治形势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五四时期的一代学人,无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师长,还是努力追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邓中夏、高君宇等一代青年学子,一度都曾深受其影响。他们不仅竭力宣传提倡这种思潮,而且还力图付诸实践。工读主义思潮的兴盛与衰落,生动体现了“五四青年”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探索历程,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 工读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得力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积极宣传。1915年夏季,从事旅法华工教育的李石曾就组织起“勤工俭学会”,提出要“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这一口号实际包含了一般意义上之工读主义的基本内容。李石曾等认为,它既适用华工教育,又能解决青年学生的求学费用,是普及教育的捷径,故竭力提倡。 工读主义也很符合当时知识青年们的心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们追求独立人格,赞美自我奋斗,向往西方文明,特别渴望亲自去西方文明的昌盛地法国考察和学习。而“以工助读”的办法,恰恰是他们实践自己理想,摆脱那种“父兄养子弟,子弟靠父兄”式“寄生生活”,达到“自立”目的的最佳选择。①于是,工读主义得以风行。正如周恩来当时所指出:“迨欧战既停,国内青年受新潮之鼓荡,求知识之心大盛,复耳濡目染于‘工读’之名词,耸动于‘劳工神圣’之思,奋起作海外勤工俭学之行者因以大增。”②据统计在1912年至1913年间留法的中国学生仅80余名,可到1919年1920年间,赴法勤工俭学竟达1600人之多。同时,还出现了专门宣传工读主义的刊物,如《劳动》、《工学》、《工读》等。 但这个时期工读主义的内容,还是囿于“以工助读”的谋生手段。五四运动后,绝大多数的青年,开始将改造社会的伟大抱负同工读主义联系起来,赋予工读主主义以崭新的内容。 经过四五运动斗争洗礼的广大青年,政治觉悟有极大的提高,迸发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他们说:“我们处在中国现在的社会里头,觉着四周的种种环境、层层空气,没有一样不是黑暗、恶浊、悲观、厌烦,如同掉在九幽十八层地狱里似的。若果常如此,不加改革,那么还成一种人类的社会吗?所以我们不安于现在的生活,想着另创一种新生活,不满于现在的社会,想着另创一种新社会”;③另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英勇表现和他们对五四运动取得最终胜利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被学生们所认识。他们看到“这学生的力量和工人的力量总和起来,……便是解决山东问题的真力量。”④于是,觉悟的知识青年,一改千百年轻视劳动者的旧观念,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赞颂劳工阶级。“劳工神圣”和“与劳工为伍”成了最时髦的口号,“一般讲新文化的青年,都免不掉要讲几声。”⑤ 基于上述认识,青年们愈感工读结合的急迫和重要,而原来意义上“以工助读”的工读主义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必须予以充实和改造。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的代表人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执行部主任王光祈。 王光祈秉其“要与恶社会宣战,非自己先行创造一个生活根据不可“⑥的认识,揉合当时在中国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创立了一种与五四前的工读主义有一定联系,但又有很大差别的“工读主义”。人们或称其为“工读互助主义”或名之为“工学主义”。王光祈自己则认为:“这种主张如果没有适当的名词,就叫他为中国式……主义。”⑦ 王光祈的具体设想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关于乡村的设想是: 我们先在乡下租个菜园,这个菜园距离城市不要太远,亦不要太近,大约四五里路为最宜。这个菜园不要太大,亦不要太小,只要够我们十余人种植罢了。菜园中间建筑十余间房子,用中国式的建筑法,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上作我们的书房、阅报房、办公室、会客室、藏书室、游戏室等等;楼下作我们卧室、饭厅等等。园子西南角上建筑一个厨房。东北角上建筑一个厕所。房子后身砌上一个球场。园子周围挖下一条小溪,溪边遍植柳树,柳树旁边就是竹篱,竹篱里头就是我们菜园了。 他设想在菜园子里,他们每天种菜2小时,读书3小时,翻译书籍3小时,“其余钟点均作游戏、阅报时间”。翻译书籍的目的是:“因为读书、种菜都是偏于个人的;如今要想对于社会稍稍尽力,只有多译书籍,介绍欧化,以革新一般人的思想”。那样,“我们就是文化上的‘火车头’!”此外,再“附设一个平民学校,附近农家子弟均可以到学校读书,不纳学费。……每逢星期,还要聚集他们开一个演说大会;散会之后,我们还要开演幻灯,或购置留音机器一架,使他们大家快活呀!” 王光祈深为自己的设想所陶醉,他说:“我觉得我们新生活园里的花儿、草儿、鸟儿、蝶儿正在那里盼望着我们,我们没再作纸上的空谈了,赶快实行我们神圣的生活。”⑧ 可是,由于乡村的菜园子式生活,“需要土地,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根据又在城市”,所以,王光祈只好转而设计其城市中的新生活。他把城市中新生活的小组织定名为“工读互助团”。(⑨)“工读互助团”是工读主义者在五四运动后最热衷提倡的新事物,因而最能够反映这个时期工读主义思潮的内容和特征。 由王光祈和蔡元培等联名公布的《工读互助团简章》规定:该团体的宗旨是“本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团员每日每人必须工作4小时”。工作种类分为:石印、食堂、洗衣、制浆糊、印信笺、装订书报、贩卖商品等9种。“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团员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在管理上,“由全体团员组织团员会,选举事务员并讨论团中重要事务及审查新入团员。”⑩